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3篇
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3篇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翌堡整塑竺竺.!!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_.重目瑁涩团o。 ‘。 _。 _I・__・__-__I_-____-___・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整塑竺竺. !!翌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_ . 重目瑁涩团o。‘。
_ 。
_ I・_ _ ・_ _ - _ _ I_ - _ _ _ _ - _ _ _ ・_ ・- 。
_ _ _ _ - I- I_ _ ・_ - _ - ・- _ _ _ - _ _ _ - I・_ I_ _ _ _ _ _ _ _ - I- ・_ - ・_ _ _ _ - - ・- _ ・- _ ・_ - ・_ - _ _ _ _ ・_ _ 。
_ I_ ・- _ ・- _ ・・・- ・・・_ - ・- _ -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_ ・-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 - _ _ _ _ _ _ _ _ 。
■■_ Z I■1譬Ⅲ衅; ‘■_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一种交易成本范式的新视角颜雪梅(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新乡4 530 0 2)摘要:
教育公共产品的属性和外部性的存在是人们支持政府干预教育的两大理由, 但事实上它们只提供了政府干预教育的可能。
交易范式的分析把政府替代志愿者组织以及市场组织提供教育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交易成本最小化。
交易成本最小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集体决策规则以及制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尤其是制度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政府提供教育产品的范围、 规模。关键词:
教育; 公共产品; 外部性理论; 交易成本范式中图分类号:
G 5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7 4 —54 8 5( 20 0 9 )12—0 0 0 7 —0 4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 从目前广为流行的观点来看, 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其一是从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来讲, 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公共产品理论、 外部性理论, 这两个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强调了市场提供教育的无效率; 其二是从分配方面来讲, 认为市场不关心教育公平, 而教育公平又是现代社会分配公平的目标和重要手段; 其三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讲, 提出“优效品” 理论。
由此可见, 目前支持政府提供教育的理由, 大都是建立在市场失灵的基础上的, 以上三个方面是市场失灵的三种具体表现。
然而, 市场失灵只是提供了政府干预教育的可能, 并没有回答政府为什么要替代市场和志愿者组织来提供教育的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 需要撇开市场失灵的传统思路, 引入新的思考范式——交易成本范式。
交易成本范式将政府提供教育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交易成本最小化, 不仅从理论上完善了我们对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的认识, 而且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一、 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外部性理论分析的贡献和局限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共产品理论。
正如缪勒所说, “总的说来, 公共物品的特性构成了集体选择存在的理由” 。
…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性:
其一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即萨缪尔森所说的把物品提供给另外一个人并不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其二是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分两种情况:
技术上的非排他性和经济上的非排他性。
正是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两个特性, 决定了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或志愿者组织来有效地提供。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 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导致了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必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而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市场要有效提供必然也只能是在零价格处提供, 这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为了收回成本并且赚取正常利润, 他们对公共产品的定价必然在零价格之上, 而这将造成对帕雷托最优的偏离, 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从志愿者组织来看, 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导致志愿者组织的失效。
如果不采用市场机制, 而代之志愿者组织来提供公共产品, 大家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 容易诱导人们机会主义行事, 特别是在大集团中这种行为更难控制, “搭便车” 现象的大量出现必然导致公共产品无人供给, 或供给缺乏效率。
因此。公共产品理论从两个方面否定了市场机制和志愿者组织的作用, 利用排除法为政府提供教育寻找理由。
但这里存在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一, 教育是公共产品吗; 其二, 即便教育是公共产品, 政府提供就一定合理吗。
先看第一个问题, 教育是公共产品作者简介:
颜雪梅( 19 7 7 - ), 女, 广西柳州人,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教育学原理。・7 ・万方数据
吗?这里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有些学者从政府提供的角度和受教育权利的角度论证教育是公共产品,然后再从公共产品这一性质的判断主张教育应由政府提供, 这里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
有砦学者从公共产品放宽的特性而不是公共产品原由的本意来论证教育是公共产品。
但公共产品理论的提出者萨缪尔森本人从来就没把教育作为公共产品, 而是当作私人产品来看待。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教育即便是公共产品, 政府提供就一定合理吗?公共产品理论只是论证了市场和志愿者组织不能有效地提供大范围的公共物品, 而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政府就一定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它充其量只是提供了政府提供的可能。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 第二个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克服了人们对教育是否是公共产品的争论。
无论是否承认教育是公共产品, 教育具有外部性是无人能否认的。
所谓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 而这种效果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 。
( 2i教育具有外部性, 这是不争的事实。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把教育的外部性又称作“教育的邻近影响” , 并且把它作为政府提供教育的两条理由之一。
他指出:
“如果大多数公民没有一个最低限度的文化和知识, 也不广泛地接受一些共同价值准则, 稳定而民主的社会不可能存在。
教育对文化知识和价值准则这两个方面, 均会作出贡献。
结果, 儿童受到的教育不仅利于儿童自己或家长, 而且社会上其他成员也会从中获得好处……因此存在相当大的邻近影响。
” 【31外部性的存在, 特别是正的外部性的存在, 会使人们对教育最优需求量的判断少于社会对它的最优判断, 而使社会中的个人蒙受利益损失。
外部性的存在使福利经济学家找到政府干预的理由,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庇古税“补贴或征税” 。
但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科斯提出了反对意见, 认为传统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存在两个方面的错误:
其一忽视了外在性问题的相互性; 其二没有从社会总产值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他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即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里, 不论权利的初始安排如何, 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使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资源的有效率配置。
[ 4 1科斯事实上向我们展示了解决外部性的另外两个机制, 市场机制和志愿者组织。
或者换句话说, 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外部性的存在也不是政府必然干预教育的原因。
市场的价格机制和志愿者的协商可以使外部性得到自万方数据.8・动解决。由此可见, 在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理论的分析中, 我们并没有找到政府干预教育的必然理由。
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特点的教育理论上可以由任一机制来提供, 即市场机制、 志愿者组织和政府都可以做到有效供给。二、 交易成本范式的新视角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 或者更具体来说, 政府替代市场机制、 志愿者组织等私人组织提供教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仅靠公共产品理论、 外部性理论的解释显然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需要我们引入新的交易成本范式来解释。
交易成本范式, 最早是由科斯开创的,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交易” 为基本分析单位, 以交易成本为基本范畴, 强调契约的不完全性, 探究交易存在的各种特征或维度及其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探索各类制度安排中的交易成本差异和制度效率变化。
【53从交易成本范式的角度来看待政府提供教育, 根本的解释可以归结为政府提供教育可以使交易成本最小。
布坎南具体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两种交易成本:
其一是外部性成本。
按布坎南的理解, 这种成本来自于集体决策规则预期产生的他人的那些他未直接加以控制的行动的结果。
【61以教育为例, 当集体决策把教育作为公共产品, 由政府免费提供时, 那些从教育中获益相对较少的人可能会反对这样的集体决策, 但集体行动并没有要求全体一致同意, 而导致这些反对意见并不影响最终集体决策行动的作出。
一旦集体决策作出, 即便是有反对意见的人也只能遵循从而承担与其收益不符的成本。
用布坎南的话来说, 就是出现集体行动的收益与成本在共同体诸成员之间的分配差异。
其二是集体决策成本, 是集体达成协议时给个人带来的参与决策的估计成本。
【7 1外部成本、 集体决策成本都和集体决策的人数密切相关, 外部成本会随着集体决策人数的增加而减少, 而集体决策成本则恰好相反, 它会随着集体决策人数的增加而增大。
这两种成本随集体决策人数的变化此消彼长, 从而导致集体行动的总成本社会相互依赖成本呈现出“U ” 型变化, 当U 型的最低点小于市场无效率和志愿者组织失效而给个人带来的效率损失时, 理性的个人就会支持政府机制替代市场和志愿者组织来解决公共产品的供应和外部性问题。
下面我们以政府提供教育为例, 具体说明这一过程( 见图1)。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A 点为私人组织失效而导致教育不能实现社会最优供应时给个人带来
的损失, B 点代表在现有制度环境下, 政府提供教育、 解决教育供应不足而付出的最小成本, 而R 点代表集体决策的最优决策规则的选择。
由此可见,影响政府代替市场、 志愿者组织提供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市场失效或志愿者组织失灵时给个人造成的福利损失或者称外溢性成本, 其值越大, 人们就越支持政府提供教育。
其二是集体决策规则的选取, 从图l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集体决策规则在R 时, 政府提供教育的社会相互依赖成本最小, 而当集体决策规则的人数小于Q 和大于Q ’时, 政府提供教育的成本就会大到超过市场失灵而可能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损失, 此时合理的行为应是听任市场和志愿者组织来提供教育, 由此可见集体决策规则的变化同样影响着集体活动边界的确定。其三是外部制度的调整会带来政府提供预期成本曲线的移动, 从而使不能由政府提供的教育变为可以由政府提供或恰恰相反。ABQRQ ,集体决策人数圈1政府提供教育影响因素作用三、 交易范式的新解释对我们的启示利用交易成本范式理解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不仅使我们从理论上丰富了对政府提供教育的认识, 而且还具有重大的实践启示。( 一)教育自身的产品属性是政府提供教育的前提交易成本范式在解释政府为什么提供教育时,并没有全盘否定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的解释, 教育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尽管存在争论)和外部性的特点, 这是政府提供教育的前提。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 私人组织才不能做到有效提供, 才会出现正的外溢成本, 政府的作用是在外溢成本和政府提供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 选择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机制来提供教育。( 二)政府提供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提供教育, 既是教育自身产品属性特点内在决定的, 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自身产品属性特点, 决定了市场机制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教育会出现福利损失, 这为政府提供教育创造了空间, 但政府能否替代市场和志愿者组织来提供教育, 最终取决于这几种机制交易成本大小的比较。市场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教育的制度成本在于不能有效提供时带来的福利损失, 而政府提供教育的制度成本主要是集体决策带来的外部性成本和决策成本。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 维护社会民主、 捍卫社会价值中的作用愈发突出, 教育供应不足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损失将不断增大, 由此会引起三种机制提供教育相对成本的变化。
当政府提供教育的成本显著小于市场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教育的制度成本时, 由政府提供教育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以义务教育的普及发展情况来看,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政府大规模干预初等教育大多始于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前, 教育习惯上被视为私人的事, 教育开支也被认为是父母的义务, 国家很少干预教育, 而产业革命使得市场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教育的制度成本急剧上升。
首先, 产业革命带来了的工业大发展, 要求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 8 1其次, 产业革命也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 民主政治要求以民智民德为基础。
这也提出了对广大劳动人民施加普遍教育的要求。
加之产业革命时期, 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工人阶级对受教育权利的诉求日渐强烈。
面对上述变化, 无论是市场机制或是志愿者组织都难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最优需求量, 也难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 从而使得政府提供教育的制度成本相对减少, 这最终促使当时的西方资产阶级政府纷纷制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 并投资兴办教育。
如英国18 7 0 年颁布“初等教育法” , 奠定了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最初基础, 结束了以往国家不管教育的情况。
[ 9 3再比如美国宾西法尼亚州19 34 年第一个通过免费学校法, 要求州政府通过征税为学校提供资金, 改变了以前初等教育仅由市场提供或由宗教、 慈善机构提供的局面。
事实上不仅是英国和美国, 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下都已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进入20 世纪以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 教育的作用愈发突出, 各国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 特别是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更是把教育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这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趋势。
【Io ]由此可见, 政府什么时候提供教育, 并不是理论上“规范分析” 的结果,只有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使得市场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教育不能胜任社会的最优需要, 并且市场机制和志愿者组...
篇二: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研新论 N ew T heo ry ofT eaching and R esearch 浅析弗里德曼教育券制度 袁瑞玉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 学校商务 系
广西 · 桂林541004 ) 摘原则, 赋予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教育服务的权利。但是, 教育券能否改善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券的“公助私学” 以及教 育公平等问题在教育券实施过程中仍倍受争议。
关键词弗里德 曼教 育券 自由主 义 中图分类号:
G649. 22 文献标识码:
A 要教育券制度是弗里德曼为了改革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制度的弊端而设计的, 主张在教育中引入市场与竞争 A n aly si s of
F r iedm an ’S S chool V ou ch er
S y st em Y U A N
R uiy u (C ommerce Department,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Guilin, Guangxi 54 1
004) A bs tra c t T he schoo l VOUCher sy stem iS M ilt o n F r i edman. in order to reform the abuses of the sy stem of public sc hool edu- c~ ion in t h e U nited S tates advoc~ ed th e
introduction of market competition princ iples in education, g iving students and par- ents the right to free choice of educmion serv ices. H owe ve~ t h e coupon Call be improve d to improv e st u dent achievement, school v ouche~ , ” public aid of
private schools” and educa t iona l equity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vouch e ~ is stil l c0 n K ey WOrds verSia 1 .
F r i edma n ; school v oucher; liberalism 在现代社会,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被定义为一种公共品,
由政府提供。公立教育制度为提高公民的知识水平发挥了重 大的作用。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发现, 由政府 直接提供的教育质量日渐下滑,教育系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 多, 原因究竟何在? 如何改变教育的现状, 通过教育改革提高 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的素质? 针对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自由
主义学派经济学家把原因归咎为政府垄断了教育。能否在学 校教育领域引入市场与竞争的原则? 对此,新自由主义学派 的回答是肯定的。
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的经济理论体系。与古典自由主义完全信奉市场与自由 放任, 反对政府对市场的任何干预不同, 新 自由主义承认国家 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节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重要条件。教 育凭证思想是新 自由主义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 。
0 教育券(Educational Vou c her) 也可以译成学券或者教育凭 证, 它是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所谓“券” , 实际上就 是针对特定收费服务事先规定的一种具有特定货币购买力的 凭证。也就是说, 政府以券的形式将用于教育的经费直接发给 学生家长, 学生用得到的教育券支付所需学费, 学校再统一将 教育券兑换为相应的现金 这样, 学校间为了争取这部分教育 资源势必展开竞争, 从而形成一个竞争性的教育市场。
0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他的著作《 资本主义与自由》 、 《 自由选择》
中分别以《 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 和《 学校的问题在哪里》 为题,
分析了美国基础教育越来越走下坡路的原因, 认为:
由于政府 垄断公共教育 , 导致的公立学校系统质量和效率低下 , 资源浪 费, 要求把市场竞争机制和家长自由选择机制引入学校系统,
以提高美国公共教育的质量, 并且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券制度。
这个制度 的核心 内容是 :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 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学生可以不受学区限制自由选择学 校, 而学校把所 收集 的“ 教育 券” 向政府兑换现金, 用以支付办 学费用。
1995年, 弗里德曼在《 华盛顿邮报》 上发表论文《 公立 学校:
使其私有化》 , 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教育凭证思想。
可以说, 教育券制度的提出, 是为了减少政府对教育过多 的干预 , 打破政府对教育的集权和垄 断, 在 教育领域里 引入市 场机制, 达到鼓励竞争和多样化的目的。
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和竞争,会对现有的教育产生怎样 的影响,对教育改革又有怎样的帮助? 教育券在教育中的运 用到底合不合理,对此弗里德曼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 解 。
弗里德曼认为, 美国的公共 教育质量低下, 资源浪费的最 大原因是缺少竞争, 之所以没有竞争, 是因为政府对教育过度 地干预,政府在教育中的职责无原则地扩大。而政府对教育 进行干预的理由有两个:
一是相当多“ 临近影响”的存在, 二是 对孩子们和其他对 自己行动不负责任的个人的家长主义的关 怀 。
。
所谓的“ 临近影响” 也就是经济学上所指的外部性。对教 育而言, 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除了给自己和家庭带 来利益的同时, 对社会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也对生活在社会中 的人带来好处, 因此教育是具有正外部性的。但是, 受教育者 和家长承担接受教育所需要的成本,却没有办法向受益者收 费,结果就会导致教育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正 是基于此, 政府对教育进行干预, 负担全部或极大部分的学校 经 费。然而, 政府支付费用的教育, 只能保证 公民接受最低水
教研 新论 N ew
T heory
of T eaching and R esearch 平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政府对教育承担职责过多,导致公立 学校缺乏竞争, 教育质量下降, 教育 问题频频 出现。
至于政府的“ 家长主义关怀”其实是在剥夺家长和学生的 教育选择权 。
政府把 中小学按学 区划分 , 实行就近入学政策,
儿童和家长都没有选择的权力, 只能进入政府指定的学校 。
因 此, 无论公立学校质量如何 , 都会有 绝对 的生源和经费保证。
这必然导致 公立学校效率低下 , 而学生和 家长对公立学校的 教育服务越来越不满。
由此可见, 国家出于“ 临近影响” 和“ 家长主义关怀” 的理 由而对教育进行干预 的理 由是不充分的 , 而 由于政府对教育 的垄 断导致学校教育恶化却 是有 目共睹的。弗里德曼提 出,
教育券制度可 以改革现有 的教育制度 , 解决教育存在 的问题。
弗里德曼认为, 政府对教育只需要通过强制性的税收实 现对教育经费的筹集, 而 不必要亲 自去兴办和管理学校。政 府把本该直接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算,以教育券的方 式发给每一位学生, 学生凭券可以进行自主选择, 到任何一所 政府认可 的学校 , 包括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 就读 。学校为了 获取教育经 费, 必须要提高 自身的教育质量和各方面条件来 吸引拥有教育券掌握着选择权的学生就读。
政府通过发放教 育券的方式保持对教育的投入, 而学校也会为教育经费而增 强竞争, 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的教育体系会逐步建立。
教育券制度的实施, 还可以赋予学生和家长教育选择的 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和家长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 对 教育拥有选择权。政府把对教育的投入换成教育券的形式发 给学生, 等于把教育的选择权交到 了学生和家长 的手中, 学生 和家长会根据 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校 。
现行 的教育过多 的强调智力教育 , 对受教育者其他方面的能力发掘较少。然 而现实社会中, 受教育者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有可能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智力差异所带来的机会不均等 教育券制度给学 校教育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更多的不同类型的, 能满足学生需 要的学校将会产生, 学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明显, 同时也增 加了学校制度的灵活性。
教育凭证计划是弗里德曼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提出的教育 改革方略, 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成为美国公立学校 改革的焦点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美国各州陆续出现了 些教育券计划。自 1989 年威斯康星州通过了全美第一个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凭证计划以来, 美国逐步形成了以“ - - ~H两 市” 为主导的公立教育券格局。
2004 年, 美国联邦政府孜孜以
求的联邦教育券计划获得通过, 这是美国教育券史上的一个 飞跃。但是,美国公立教育券的推行依旧困难重重。教育券 能否改善学业成绩、 教育券的“ 公助私学” 以及教育公平等问
题仍是争论的焦点和进一步推行中的阻力。0 (1) 关于教育券能否提高学生成绩的争论。在密尔沃基 市 MPCP 教育券实施之初, 威斯康星州实施对 MPCP 计划的 官方评价, 在 1990-1995 年间, 实施得出结论:
教育券计划确 实调动了家长的热情, 但是, 它并没有显著地提高学生的成 绩。
0但是, 1996年哈佛大学的彼得斯、 格林等人用不同的方 法重新分析了前者收集的数据, 结果显示:
择校生在数学方面 取得了显著地进步, 但是语文阅读进步不大。0 与 MPCP计划不同, 佛罗里达州的 A+教育券计划是 为那 一些就读于质量较差学校 的学生提供的。2001年 , 美国曼哈顿 政策研究学会研究员杰伊 . P. 格林通过对佛 罗里达州公立学 校 1999-2000 学年成绩 的研 究,发布了一份关于佛罗里达州 教育券计划的报告 。该报告指 出:
A+ 教育券计划为那些 “ F” 等级学校制造 了压 力, 也确实促进 了这些学校的改进 。
02001 年 , 学者哈盖重新分析 了佛罗里达州公立学校 的测试成绩 , 对 格林 的研究报告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 :
格林对 F 等级学校成 绩 的解释过于简单化, 而且夸大了教育券的作用 。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 尽管教育券在美国已经实施多年, 但 是对于教育券计划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到底在多大程 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改进等 问题一直都没有定论。这一方面是 因为实验的数据样本、 分析方法 、 理论依据等不同造成的, 另一 方面也可 以反映出教育券 由理论转换为实践所出现的困难。
(2) 关于教育券“ 公助私学” 的争议。弗里德曼将教育券 视为公立学校引入竞 争的一种手段 。
家长通过持有教育券可 以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 教会学校, 或者他们自己选择的公立 学校 。
然而 , 由于教育券涉及政教分离问题, 还被有些人 认为 转移 了公立学校 的资金, 因此 , 对 于教育券政策依然存在着极 大地争议 。但是 , 美国 民众对教育券 的态度却一直是模糊不 定的。
美国的卡潘/ 盖洛普教育民意调查报告在 1969. 2007 年 间数次对教育券问题进行调查,以获取公众对教育券的理念 “ 允许家长和学生用公共经费就读私立学校”——的认同 度 。表 l 是近 几年 的调查结果 :
表 1
您赞成还是反对让学生和家长用公共经费选择私 立学校 ——赞同 反对 不知道 M2O07 2006 200 5 全国总数 2004 2003 2002 2O0 1
l 997 l 993 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明显发现, 美国公众用公共经费选 择私立学校大多数是持反对态度的。
学生和家长带着教育券 选择区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就等于把公共经费流入到私立 学校中去, 相当是减少了对公立学校的投入, 使得本来就显得 经费不足的公立教育资金更加紧缺。而且调查还发现, 尽管 多年来始终有一部分人坚定地支持教育券 , 但一直都没有超 过半数。这表 明教育券在实践中还是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
(3)关于教育券能否促进教育公平 的争议。就像“ 改善成 绩”受到置疑一样, “教育券能使穷孩子像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 的孩子一样拥有多种教育选择的承诺”依旧是一个众相怀疑的 老问题。
弗里德曼认为, 从凭证计划中受益最大的是非常贫穷 的人, 因为他们可以用政府提供的教育券获得更大的教育选择 权和更多的教育培训的机会, 这对他们的受教育权是巨大的保 障。
但是在教育券计划的具体实施中, 各个地 区的的规 定却各 不相 同, 家庭收入并不是唯~衡量能否获得教育券的标准 。
学 校选择权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平等的问题。
教育(下转第 l 2 页) ∞∞"¨印s :
蛆勰 ¨M
论教谈学 T eaching and L ear n ing 过实践 , 基于任务驱动的国民经济动员任职教育教学模式得 到了学 员普遍认 同, 产生了 良好效益 。主要分为五步完成 :
第一步:
教学任务 设计。
任务设计属于课前的教学准备 ;
“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 任务设计应与实践案例结合。
设计的任务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两种, 前者任务简单 , 后者综 合性强。“任 务” 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世 界寻找 , 有利于激发 学生对任务的兴趣, 使之产生探索的欲望。如设计如下任务:
某省某市某镇发生洪灾, 需要紧急调拨 1000 吨大米 , 5000 公 斤罐头保障分队和受灾民众需要。
第二步:
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精心刨设教学情境, 自然 真实地引出任务 , 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任务的 理解 ,明确学习 目标 。根据某省某市某镇抗洪抢险总任务要 求, 将培 训学员分为省经动办、 市经动办、 县经动办、 动员企业 等角色, 根据某省现实潜力状 况和地理条件 , 创设洪灾情况和 部队应急保障需求, 要求这些小组组织协调, 发挥主体优 势,
分别完成动员预案编制到最后完成动员实施方案编制与实施 等八类子任务 。
第三步 :
接受任务 、 分析 问题 。学生授受任务后 , 教师帮 助分析任务, 对任务中涉及 的基本理论、 原则原理、 技术方法、
步骤过程、 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分析、 讲解。并让学员熟悉信 息系统等辅助 工具 。
第四步:
自主学习、 完成 任务 。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后, 学 生在任务的驱动下 自主学习 , 完成任务 。这是任 务驱动教学 过程 的核心阶段。对于潜力核实 、 动员任务实施等封 闭型任 务, 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完成:
对于动员预案编制 、 动员组织结 构设置等开放型任务, 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 并引导学生协作 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 积极思考 。
该阶段让学生不断...
篇三: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o.11.2006G eneralN o.198比较教育研究Com parati VeEducati on ReVi ew2006年第1l 期( 总第198期)政府在教育治理中扮演的两个角色潘希武(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上海200062)[ 摘要] 市场与国家都是一种空间表象与结构模式,市场与国家在提供与生产学校教育上都有各自的缺陷。学校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本质在于解决基础教育资源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间的冲突,但是它无法调解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政府需要在冲突中做出治理结构上的调整,以调和冲突;但是它既需要官僚制又需要教育市场化改革,它既需剽分演掌舵者,又需要扮演划桨者两种角色。[ 关键词] 教育市场化;价值冲突;政府角色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一(2006)11—0005—05在现代思想家那里,如何建构现代性社会存在两种进路:一种是斯密式的,一种是马基雅维利式的。亚当· 斯密坚持认为,现代性社会应是一个商业社会;因为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可以使每个人互惠互利,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但斯密并不认为商业社会就是完美无缺的,他为自由市场经济运作设定了一些条件,即一个法治的框架和与商业社会相适应的道德环境。他认为传统的美德社会无法适应商业社会,需要一个以自利、理性为框架的伦理道德环境,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基础。因此,斯密的自由市场观念并不具有经济学的含义,而主要是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含义。他的市场学说是以有别于社会契约论的方式,为应对社会体制而作出的一种现代性尝试。【-也就是说,斯密主张用市场来建构社会模式,他完全排斥政治,而霍布斯等则是用政治来建构社会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是一种社会模式,而不是一种调节经济资源配置的手段。在斯密看来,这样一种市场社会模式比政治社会模式更有利于解决人类的冲突,因为市场社会模式具有抽象的非人格化特征;也更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和个人自由。所以,斯密视域中的自由市场与伦理条件都是建构一种社会模式的两个紧密相联的部分。然而,斯密所说的自由竞争所需要的条件以及他作为启蒙运动的伦理学家所倡导的道德环境,完全被其“ 看不见的手” 这一理论所遮掩,从而使得斯密的中心思想( 即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对自我利益的追求可以使大众受益最大化) 的有效性大为削弱。固从此之后洎由市场观念进入西方人的意识之中,并且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当然,也还是有一些谨慎的思想家,比如凯恩斯、麦金太尔、查尔斯· 泰勒、罗尔斯、吉登斯等并不象斯密那么乐观,并不完全信赖自由市场的绝对化权力。凯恩斯和罗尔斯都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强调国家的干预以弥补市场的缺陷。罗尔斯相信,政治自由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必须优先于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功利( 效率) 原则,否则,市场经济的效率目标本身就不可能实现。市场可能体现了一种机会公平,但也可能形成结果的不平等;因此政府如果不调节这种不平等,就不可能保障资本主义个人自由权利的实现。麦金太尔和查尔斯· 泰勒同属于社群主义的阵营,在他们看来,市场造成了社会的分裂,使得社会形成一种原子化状态,因此必须诉求于亚里士多德式作者简介:潘希武(1969一),男,江西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后。一5一万方数据
2006年第11期( 总第198期)比较教育研究Com parati VeEducati on ReVi ewN o.11.2006G eneralN o.198的城邦道德与共同体的善。吉登斯既想要改变传统福利制度的话语结构,变消极的福利国家为积极的福利国家,但也不相信新自由主义下的自由市场。在他看来,政府有自身的缺陷,市场也不例外,所以他希望在科层制与市场两极之间的灰色地带可以找到一种治理网络。[3】亚当· 斯密用自由市场来构建整个社会模式,显然是一种乌托邦。从历史上看,19世纪并不只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自由放任的市场模式的时代,它也是一个国家干预和保护主义盛行的时代。20世纪的新自由主义是自由主义与新权威主义的结合,它一方面在经济领域实行新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在政治、社会领域实行新权威主义;它一方面宣称经济自由政策,另一方面又强调国家干预与保护。这就是自由主义的悖论。市场的缺陷并不只是表现为导致社会的不公平以及它的脆弱性,它还会形成垄断,形成奥尔森所说的分利联盟,从而侵害整个社会的利益。市场永远需要国家的干预、保护与管制。布罗代尔在《资本主义的动力》中讲得很明白,市场的扩大、远程贸易的拓展~刻也离不开国家的权力。布罗代尔的这一结论并不表明民族国家创造了市场。在法国,民族国家创造了市场;在意大利和德国,正是由于民族国家的缺位,市场才得以确立。【4叫:旦是经济空间一旦创立,就必须要有政治空间予以保障和保护。市场与国家都是一种空间的表象和结构模式,嘲市场与国家权力并不是谁代替谁的问题;处理市场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是需要在市场与国家权力之间不断勘定界线。所谓界线问题,就是要解决哪些事务应由政府来承担及采取何种方式来承担,哪些事务应由市场来承担,哪些事务既不便于由政府也不便于由市场,而是由政府之外的公共机构来承担。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通常是采用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划分理论。但是公/私之间的界线往往并不是那么清晰和确定无疑的,有些物品比如学校教育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又非私人物品。按照排他性与可分I生来界定,公/私物品之分总的来说还是个技术问题,并不是物品的属性所在。l q公/私之分当然是建构起来的语言,因此还可以找到别的语言形式。政府在教育治理中的限度实际上是个权利与公共性问题:既不能对个人权利有所侵害,又要避免个人对公共性的侵害。这个限度,即使在自由主一6一义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在亚当-斯密那里,学校教育是指基本的读、写、书、算活动,而且费用应由政府与个人共同承担;在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那里,国家义务教育应受到诅咒,但如果确保每个儿童在多样性的私营化教育机构中接受最低限度的教育则是可以接受的;在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那里,政府应承担基本的义务教育职责,政府应当运用强制性权力筹集资金为人们提供市场因种种原因而不能提供或不能充分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但是要把强制性权力与服务这两项职能明确区分开来。嘶自由主义的另一位重要代表弗里德曼则进一步强调要把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生产者区分开来。学校教育作为一项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但可由市场生产。这种自由市场学说主导了英美等国的公共服务私营化改革,包括教育市场化或民营化改革。市场与政府作为教育生产的两种方式和场所,在教育市场化改革之前早就存在。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英美等国出现教育市场化改革的运动,这是值得认真分析的。除了福利国家的失败,新保守主义势力的抬头等原因之外,还有更现实的原因:其一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需要,其二是上个世纪80年代,财富的向上转移导致美国中产阶级的急剧萎缩,对自身中产阶级身份的牵挂与忧虑,使得他们放弃了对福利制度与一些分配性的社会政策的支持,放弃了对教育平等目标的追求转而寻求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圈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最根本动因乃在于社会竞争加剧背景下的基本义务教育资源与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冲突。在基本教育还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最高要求时,如何利用公共资金满足一部分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必然存在很多紧张关系。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紧张关系,因此英美国家的教育市场化或民营化运动受到了很多批评。正如一些学者批评的那样,它可能会产生新的官僚制,会损害民主社会的公共价值;会把学校看成是工厂,把家长看成顾客,会沿袭泰勒式的科学管理模式,迷失公共伦理价值与人的本质,违背教育的终极目的;择校制可能会损害市场,特许学校从总体上看不一定比传统公立学校的质量有重大改进。不过,教育市场化或民营化改革确实改变了官僚制垄断经营学校教育的局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公共治理的形式与结构,总体上看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与家长共同治理的混
万方数据
N o.11.2006G eneral N o.198比较教育研究CoH l parati ve Educati on Revi ew2006年第1 l 期( 总第198期)合式结构,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治理的公共性;这也是它的根本目的所在。但从根本上看,它还没有突破官僚制,而且也不可能会突破教育官僚制。教育准市场制度过分夸大了自组织网络的优势,而忽视了传统官僚制潜在的优势资源。嘲不管是私人市场提供还是市民社会中的自愿组织或自组织网络来提供,正如政府提供一样,都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对基本教育资源需求与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冲突,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上是个价值冲突问题。政府需要保持对基本教育资源的供给,保持教育公平,实现公民参与、培养公民精神与维护公共利益,简言之,就是实现公共性;但也需要保障个人选择自由,需要开发途径满足人们对多样化教育需求与对优质资源的需求。这就是价值冲突问题:一方面是个人权利与共同善的冲突,另一方面是效率与公平的冲突;这两对矛盾奠定了英美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基本走向( 关于价值冲突对英美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策略的影响已另文撰出)。从思想史上看,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有一种哲学,这样一种哲学绝不仅仅是包含一种价值取向;即使是古典管理时期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也绝不只是强调效率。当然,泰罗对如何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利益最大化缺乏策略,他完全是停留在想象上,就像亚当· 斯密的自利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学说一样。后来的行为主义科学研究人的行为对企业利益的影响,虽然把人看作一个社会人,但其落脚点还是提高效率;尽管如此,它毕竟提高了人的价值,是一种进步。再后来的新公共行政,包括新公共管理,仍然还不忘强调效率;不同的是如何摆置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新公共行政纠正了传统行政效率优先的缺陷,而新公共管理又纠正了新公共行政过分强调公平的理论色彩。英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教育市场化或私营化改革,明显受到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极大影响,含有鲜明的管理主义色彩。效率是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主导方向与追求,从古典管理思想到新公共管理以来的教育治理莫不如此;不同的是,是否有一种公平的价值来纠正这种效率导向的鲜明色彩以及政府在调节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力度与策略。从撒切尔政府到布莱尔政府的教育政策演变中,可以看出,布莱尔政府虽然鲜明地继续推进教育市场化或私营化改革,有人说它不过是向新自由主义后撤了一点,朝官僚制走进了一点;I悯但这样一种偏离显然调和了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以至于有人指责新工党缺乏一种政治哲学,第三条道路理论不过是新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一种妥协的产物。这种批评其实是不妥当的。新工党并非没有政治哲学,而是由于它想包容两种对立的政治哲学。从教育政策上看,布莱尔政府教育改革的技术路线明显不同于撒切尔政府:在教育市场化改革中强调公/私之间的伙伴关系,更加重视教育的公平问题。美国择校制的倡导者就认为个人有选择教育的自由权利,公共教育中的官僚制无法满足个人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市场化倡导自由择校,但它的结果却没有保证收入不平等家庭同等地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择校制的反对者则认为,择校制导致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的丧失。因为在他们看来,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知识信条和观念的接受成为社会整合的首要资源,因此公立学校过去是、将来也应是成为传输民主价值观念的重要机制。⋯】凭单制提升了某些价值,但也导致另一些价值的丢失,总的说来还是存在公共性的丧失问题。特许学校似乎是对凭单制的一个矫正,但特许学校根本不可能同时糅合两类矛盾的价值。因此说特许学校展示的混合结构实际上并不是兼容两种价值的结构,它还是两类结构。帕奎特( J erry Pa—quette) 虽反对凭单制,但还是指出了择校制的前景,也就是它的作用背景,即在公共领域内,政府管制能够提供平等价值的保护。[12】库恩斯(J 0hn.E.coons) 主张实行有目标的凭单制与普遍的凭单制;前者主要针对穷人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后者提供给愿意申请凭单的所有学生。【13】目的是要在确保普通家庭的利益基础上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选择。与此相类似,库克森(Peter cooksonl 提出的一种公正的凭单制计划,【14也明显是一个调和的产物。看来,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结构可以协调各种冲突的价值;但可以确定的是,政府需要探索新的结构以适应价值需求,需要采取各种管制措施确保公共性的实现。——1——
万方数据
2006年第l l 期( 总第198期)比较教育研究Com parati veEducati on Revi ewN o.11.2006G eneralN o.198解决这种价值冲突的办法是没有的,可能的是把这种冲突降低到最小程度。这就需要政府在冲突中进行调和,以一种价值纠正另一种价值。凯奇纳( Charl es Tayl or Kerchner)和博伊德何i l l i amIm w eBovd) 指出,教育公共政策的实际是满足多样价值,是对市场和官僚制生产相结合的混合物的采纳。f15】从结构上看,既不能丢弃教育官僚制,甚至更需要官僚制;但也不能不进行教育市场化改革。政府除需要增强自身的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外,还需要增强变革能力;作出结构上的调整以适应冲突,满足多种价值。从教育公共治理的公共陛内涵看,政府应提供一种制度l 生的结构框架,那就是政府、市场与市民社会共同治理。具体言之,或者是政府、市场与市民社会分别治理,形成相互竞争的格局,但这不一定改变公立学校的局面;或者是三种力量在一种结构内共同治理,这可以兼顾各种价值,可以改变公立学校的局面,但需要政府正确的管制。教育公共治理既需要提供与...
推荐访问:弗里德曼: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弗里德 作用 政府
上一篇:关于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建议2篇
下一篇:致政协委员会离任委员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