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力加强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人们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毕业会考是教育行政部门测试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高中毕业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资格的一种考试,由省、市、自治区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从2003年秋季开始,广西的普通高中历史毕业会考作了重大调整。会考时间由高二下学期期末提前到高一下学期期末进行,考试内容由原来考查的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共4本书)改为只考查高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显然广西的这次高中历史毕业会考改革是受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精神的影响。此次颁布的大纲规定:高中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由高二年级学生必修改为高一年级学生必修,高中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由高一年级学生必修(属会考范围)改为供高二年级学生选修(不属会考范围)。笔者至今不理解此次教纲和会考的调整把原属高中毕业会考内容的世界近现代史由必修改为选修不再列入会考内容,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试想:为加强和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能用弱化世界近现代史的教育来换取吗?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只学中国史而不学世界史就能达到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理由如下:
一、弱化世界近现代史的教育不利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也违背了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知道虽然在初三年级也开设世界历史课,但因在全国的大多数地市不把历史科列入中考科目,故学校为了追求中考升学率根本就不重视历史课,甚至不开课。虽然有些地市也实行初中历史毕业会考,但学校、学生也是应付了事。这样做造成的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的世界历史知识很贫乏。即使能够继续就读的高中生,由于历史毕业会考(只考中国近现代史)是在高一进行,而且到高二年级受“3+小综合”高考模式指挥棒的影响,绝大部分学校都进行文理科分班。既然世界近现代史是选修课,又不属会考内容,且报考理工科的高考不用考历史,学校自然不会在理科班开设历史课,理科生也不愿意学,由此造成理科生不学习世界近现代史,也谈不上了解世界近现代史。这就势必造成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不懂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更不用说那些没有机会升入高中继续就读的初中毕业生了。在高中阶段学生不接受世界史的学习,从小的方面讲,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形成科学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从大的方面讲,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不利于培养青年学生具有世界意识和达到教纲提出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二、弱化世界近现代史的教育与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
1983年,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教育“三个面向”为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其核心思想是我们的教育要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4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第一部分“基本原则”第4条中就明确指出:“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这不仅要求我们认真学习中国历史,还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历史。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和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显然这“四个如何认识”离不开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了解和历史经验的借鉴,特别是其中的“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恰恰就是要求我们善于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善于借鉴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可见,学习高中世界近现代历史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规律和特征;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有助于学生立足中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发现和研究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差距,增强学生的时代感、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推动国际交往,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建设。相反,倘若不学习世界近现代史,不了解别国的长处,就不懂得吸收、借鉴外国的经验教训。比如不学美国史我们就不知道,近代美国在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面对南北分裂,紧紧依靠人民,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反对脱离联邦法》等法令,利用战争的手段反对分裂,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这才为后来美国的资本主义飞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美国成立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学习这段历史对我们反对台湾独立,维护和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再比如学习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和韩国的历史我们才会知道,正当中国处在“文革”大动乱的时候,新加坡、韩国却紧紧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难得机遇,通过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而创造出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新韩两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两国的这段发展史可以为我们眼下正在进行的抓住难得发展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所借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情都离不开它的具体的历史的国际环境,我们认识和研究中国的国情,不仅要认识和研究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而且还要认识和研究世界的历史与现状。要把中国历史放到世界历史的发展整体中,才能深刻地领悟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因此,世界近现代史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不能为了加强和突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而弱化世界近现代史的教育。我们只有学习和借鉴外国历史,才能够开阔眼界和胸襟,提高精神境界,更好地融入当今世界的全球一体化进程,提高青少年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的意识和本领。
参考文献:
[1]冯长运,李明海.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俊好.荒唐之举:世界近现代史不作高中必修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8).
[3]谢微微.世界近现代史教学:一种危险的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8).
[4]翁晓波.关于当前高中世界现代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历史教学,2003(4).
[5]王芳,李建红.加强世界史教学刻不容缓.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4).
[6]谭东,胡中波.世界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探讨.中学历史教学,2002.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