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4篇
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4篇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闽都神话:一个美梦的幻灭——近代茶叶贸易兴衰中的福州姓名:李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闽都神话:一个美梦的幻灭——近代茶叶贸易兴衰中的福州姓名:李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都市文化学指导教师:宋莉华20100410硕士 论文经典论文硕士 论文毕业 论文经典
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茶叶贸易的兴起,福州一度令世界瞩目。可是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促进社会的繁荣。相反,正是贸易的兴起还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危机。首先,茶市兴起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和外地人来到这里,中外文化在此发生激烈碰撞,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族群矛盾不断激化,地方主义势力得到加强;其次,茶叶贸易兴起还引发金融长期动荡不安,给普通百姓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又由于政府管理不善,急剧的城市化与无序的城防体系之间的矛盾凸显。尽管经济增长非常明显,但城市社会却长期停滞不前。所以,近代福州的经济繁荣只是一种假象,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其兴盛的背后却是社会的危机四伏。关键词:福州茶叶贸易社会危机l硕士 论文经典论文硕士 论文
毕业 论文经典
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fter the m i d一19thcentury, dueto the ri se of the tea trade,Fuzhou onceattracted w orl dw i de attenti on.Buteconom i c devel opm entdi dn‘ tprom otetheprosperi ty of soci ety.Rather, i t w asthe ri se of trade hadtri ggeredaprof oundsoci alcri si s.Fi rst of al l ,the ri se of the tea trade attractedm any forei gners and the outsi derscam e here,SOthe col l i si on of cul ture rose betw een theforei gnerandthe Chi nese,l ocal s and outsi ders si m m ered ethni c confl i ct,l ocal forces has beenstrenIgthened;Second,theri se of the tea trade has al so caused fi nanci all ong- termi nstabi l i ty, tothesurvi valofordi nary peopl eagreatdealofpressure;and si ncei t w as poorm anagem ent,rapi durbani zati on and di sorderhi ghl i ghtedthecontradi cti on betw eenthe urbanfl ood controlsystem .Al thougheconom i cgrow thw asvery obvi ous,buttheurbancom m uni tyhas al ong· termstagnati on.Theref ore,m odern Fuzhou,onl yani l l usi onofeconom i cprosperi ty, i s硕士 论文abeauti full egend,butbehi nd thei rprosperous soci ety peri l ous.Keyw ords:Fuzhoutea tradesoci aI cri si s2经典论文硕士 论文
毕业 论文经典
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
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期:纠。{5F牙弓t切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磅胪签名犀即咖· 州,硕士 论文经典论文硕士 论文
毕业 论文经典
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问题的由来闽都神话:一个美梦的幻灭——一丘代茶叶贸易兴衰中的福州绪论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外国资本蜂涌而至。旧有的贸易体系被打破,新的贸易体系渐趋形成。以前某些作为贸易中心的城市和地区受到严重冲击,而同时新的贸易集散地迅速崛起。福州正是得益于武夷山红茶的转口贸易,而成为崛起的港口城市之一。在开埠之初,其蕴藏的巨大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当时机一成熟,这种潜能便瞬间得到释放,它从而一跃成为国际贸易网络中一颗耀眼的流星。之所以称之为“ 流星” ,是因为它属于那种暴发户型的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名,而又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湮灭,从此萎靡凋零再也没能重振雄风。( 一) 一个美妙的神话:福州茶市的兴起福州1844年7月才正式开埠,是五个通商口岸中开埠最晚的一座城市,因为临近红茶主要产区武夷山,西方势力早就对之觊觎已久。在沉寂中几乎静待了十年,终于在1853年等来了第一批茶叶的输出。此后其势头便一发而不可收,出口量迅速飙升,从1854年直到80年代,福州的茶叶贸易一直居高不下。1854年,据福州海关统计,出口茶叶13万担( 实际还要更多) ,有55艘船( 其中英37美14) 进行运输,这年6月,洋行就增加了7家;1855年,由于广州贸易几乎陷于停顿,福州茶叶出口量增至27万担,船只猛增到132艘,载重量达5l ,674吨;1856年其数量更是增加到40,972,600磅,外国货轮148艘;而同年的广州和上海茶叶出口额分别是21,359,865磅和36,919,064磅。1859年7月的茶叶上市季节,从广州运往美国的茶叶量为3,558,424磅,从厦门运出5,4硕士 论文经典论文硕士 论文
毕业 论文经典
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5,100磅,上海6,893,900磅,而从福州运出1l ,293,600磅;同期运往英国的茶叶,广州41,586,000磅,上海12331,000磅,福州36,085,000磅。换句话说,在开始茶叶贸易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福州出口的茶叶量已达到广州、上海两地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在1863—1864年度,截至5月31日,福州出口的茶叶量分别是:英国43,500,000磅,澳大利亚8,300,000磅,美国7,000,000磅。三者相加数量达58,800,000磅。∞据统计,187l —1873年中国平均每年出口值为11,000万元,其中茶叶出口值为5,797万元,占52.7%。而福州口岸输出地茶叶价值又占全国茶叶地35%至44%,也就是说,福州仅茶叶出口一项,就占当时全国出口总值地20%左右。圆以上这些数字显示福州在很短的时间内,已迅速上升为中国最大的红茶贸易口岸,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到1880年这种出口贸易达到最辉煌时期,出口量为801,110担,计106,814,660磅,价值265万英磅。至此福州已成为“ 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茶叶港口。” @( 二) 神话的背后人们总爱津津乐道于曾经的辉煌,而忽略掉辉煌背后隐含的东西。不错,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福州的贸易发展的确令人难以想象。可是这种贸易上的增长却没有给福州带来太多积极的影响,相反正是茶市的兴起还给当地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自1844年开埠到19世纪80年代,福州城市社会便呈现出以下特征:1,狭隘的地方主义崛起,这集中体现在“ 乌石山教案"和台江人与广东人的族群冲突上。福州是最早开埠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处在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最前沿,所以这里中外矛盾不断,斗争异常激烈。乌石山教案始于1850年的“ 神光寺事件’ ’ ,止于1878年的乌石山焚烧洋教案,地方绅衿、洋人、地方政府围绕教会入住城里这件事展开了长达近三十年的斗争,地方势力在斗争中不断得到壮大,以致影响到国家地方政策的实施。另外,由于茶市兴起,广东人大量涌入这里,于是台江人与广东人之间就形成长期的族群冲突,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卢公明:‘ 中国入的社会生活》,陈泽平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页。口林庆元:‘ 福建近代经济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87页。零【加】皮特· 斯特斯伯格:‘ 见证中国百年:一个外国家族的中国情怀>,李巍等译,北京:民族比版社2006年,第44页.S硕士 论文经典论文硕士 论文
毕业 论文经典
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市政建设的荒废。福州城市的交通、饮水j 社区安保等工程项目几乎都是在清末民初才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的,这比同时期的上海晚了半个多世纪。福州当时是一个近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在开埠后的几十年间市政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这就造成连年的火灾、水灾、瘟疫不断,给当地造成极大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居民生活不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反而生存压力变得更大。这是因为,一是茶叶贸易的增长是建立在对茶农和工人更为严重的剥削之上:二是,由于福州是一个单一型茶叶出口城市,外国商品在此难以销售。因此这里消费商品奇缺,物价起伏不定,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这使本来生活就很艰难的普通百姓更是雪上加霜了。从以上可以看出,近代福州茶叶贸易的增长并没有给当地带来太多的实惠,相反还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说它的兴起只是一种假象。“ 不管怎样,福州只能算作一个单一商品的口岸,它打破将有繁荣的美梦。随着以后的变动,它又从那么惊人的成就中回到原来的状态。” ①二、相关研究的回顾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一个由沿海向内地、由水运到陆路逐步扩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福州由于拥有武夷山这个红茶腹地,因此便是最早受到影响的城市之一。对福州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有:林立强:《西方传教士与19世纪福州的茶叶贸易》、《茶叶· 福音· 传教:十九世纪来华传教士卢公明弃教从商个案研究》,他经过对美国来华传教士卢公明的个案研究,揭示出19世纪中期福州茶叶贸易的兴盛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文章细致分析了卢公明如何从一位教士转便成为一名商人的历史原因,从而表明茶叶贸易的兴盛对人们思想观念及社会结构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王亮《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 程镇芳《五口通商前后福建茶叶贸易商路论略》回、《鸦片战争与福州茶。严中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 上册) ,北京:经济管理}}{版社2007年,第262页。.。林立强:‘ 西方传教士与19世纪福州的茶叶贸易》,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4期;《茶叶· 福音· 传教:十九世纪来华传教士卢公明弃教从商个案研究》,刊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o王亮:‘ 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期。回程镇芳:<五口通商前后福建茶叶贸易商路论略》,‘ 福建9fIi 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6硕士 论文经典论文硕士 论文
毕业 论文经典
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港的兴起》,∞都论述到福州茶叶贸易的历史变迁、发展动因及贸易方向等。姜修宪在《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一基于福州港的个案考察》@ 一文中指出,无论从茶叶质量上,还是从外商故意压制华茶上来寻找中国茶叶衰落的原因,这些说法都不能令人信服。他通过史料分析说,外商压低茶叶价格是因为中国茶叶的质量太低,然而即便外商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刨去船运等费用实际也还是亏损,他认为中外商人在茶叶博奕中其实都是输家。那么其中原因何在呢?这就要从更深层次即制度设置上来找寻问题的答案,他认为过重的茶税及行会制度都严重阻碍了茶市的发展,茶商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便在茶叶中弄虚掺假或以次充好欺骗外商,最终导致中国茶市萧条:同样它之所以兴起亦是因为积极制度使然,如内地采买制度,合同茶叶制度和优先取舍权制度等。这里有个疑问便是,因为制度设置造成了茶市的衰落,这显然毋庸置疑,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制度设置呢?在姜先生的文章里,他没有给出回答。以上研究都从不同视角为我们呈现了近代福州的变迁,但对当地社会生活层面的问题却鲜有涉及,尤其地方势力的崛起已经明显影响到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活了,而学者们却都几乎对之保持集体沉默。基本构架及选题意义( 一) 基本框架传统中国区域社会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努力了解由于漫长的历史文化过程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地域性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百姓关于“ 中国” 的正统性的观念,如何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士大夫阶层的关键性中介,在“ 国家"与“ 地方” 的长期互动中得以形成和发生变化的。在这个意义上,区域历史的内在脉络可视为国家意识形态在区域社会的各具特色的表达;同样的,国家的历史也可以在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全息"地展现出来。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可能在认识论意义上明了区域研究的价值所在。固这即是说,在研究区域社会历史的时候,我们如何处理好国家与地方的关系?如何从区域社会中寻求“ 国家历。程镇芳:<鸦片战争与福州茶港的兴起》,‘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姜修宪:‘ 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基于福州港的个案考察"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8年第2期。@ 赵世瑜:‘ 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北京:三联书店,“ 序言” 部分。.7硕士 论文经典论文硕士 论文
毕业 论文经典
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史’ ’ 的发展轨迹?传统的做法是把目光投注在地方社会精英身上,因为这些社会精英正处在国家意志与地方社会的契合点上,是二者之间互动的“ 介质",最能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动向。然而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是普罗大众,精英阶层我们要关注,但草根阶层的生活状况我们更应关注,因为从他们身上才能更为精确地映射出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据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变迁。茶市兴起之前福州属于内敛型的城市,其经济运作主要面向国内。而当茶叶贸易兴起以后,这种情形就发生彻底改变,福州成为外向型发展的城市,依托茶叶贸易的开展,福州与欧亚、拉美、澳洲各国的关系密切。在对外贸易的推动下,城市结构也发生变化,由于茶叶贸易主要在南台地区进行,南台就成为福州最繁荣的商业区。城市超越城墙的扩展及商业功能的加强,是福州茶叶贸易崛起后的一个显著特征。2对外贸易的兴衰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社会的进步,近代福州便是如此,在其贸易...
篇二: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
建论坛 · 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5 年第 3 期 近代开埠与地域精英群体兴起 ——以福 州为分析 中心 口徐文彬 钟羡芳 摘要 :本文通过收 集历 史文献资料 ,运用统计 方法 ,以福 州为例 ,研 究近代开埠 与地 域精 英群体兴起 的 关 系.指 出近代福,rl1精 英群体 活跃 于国内政界、军界 、学界 ,在诸 多重大历史事件 中扮 演关键 角色,并呈现 人才 集聚的特征 。近代福 州精英群体的形成 ,除得益于传统文眯的延续外 ,与近代 开埠有极 大关 系。都 市的繁 华 ,外 国势力的深入 ,市民力量的兴起 。商埠贸易的频繁 ,使 近代 福州人 口流动性增强 ,民众 受教 育机会增 多。信息来 源渠道的拓 宽 ,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因此能得 风气之先 ,涌现大批优 秀人 才。关键词 :近代开埠 ;福 州;精英群体 中图分类号 :K295.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402(2015)O3—0(】80—07 从上世纪20年代 .学者开始探讨近代人才地 理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质量不断提高 ,取得丰硕 成果 。但较少从开埠角度论述 ,分析其与地域精 英群体兴起 的内在关系。①因此本文拟从人才地 理学的视角 ,以福州为分析对象 ,分析开埠以来 , 地域精英群体为何崛起 ,参与时代风云。
一、近 代福 州精 英 群体 的地域 特征 福州为福 建省会 ,地处戴云 山脉东翼 ,闽江 横贯市区汇人东海 ,上流物资溯江而下 ,汇集闽 都 ,再通过海运 ,或扬帆北上贩于京津 ,或远涉重 洋行商诸邦 。藉此地利 ,明清时期福州即已成 为 东亚海上贸易体系的中心 ,号称 “东南首邑”。因 此 ,英 国对其觊觎已久 ,通过签订《南京条约》,胁 迫通商。开埠之后 ,福州被纳人世界经济体系 ,社 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较大变化 ,其显著表现即 为地域精英 群体兴起 ,根据《中国近现代 人名大 辞典》一书统计 ,收入该书名人福州籍达132位,占 名人总数的1.35%,位居全国前列。除数量众多 外 ,近代福州名人涉足诸多领域 ,呈现以下特征 :
第一 、政坛的活跃力量。近代政坛 ,榕籍官员 较为活跃 。道光年间 ,林则徐奉命前往广东禁烟 , 成为民族英雄。其婿沈葆桢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 大 臣.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陈宝琛 、郑 孝胥等榕籍人士对溥仪影响甚深。南京临时政府 成立后 。还有少数榕籍人士出任要职 ,分别为参 作者简介 :徐 文彬 ,男 ,福建松溪人 ,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 员,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闽台关 系研 究 中 心讲 师、博士,研 究方 向为历 史文化地理 ;钟 羡芳 ,女 ,福 建上杭人 ,福建师 范大学地理科 学学院讲 师、博 士,研究方向为 自 然 地理 。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 15 年第 3期 议 院院长林森 与海军总长黄钟英 ,与广东 、江浙 等地有较大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榕籍同盟会会员 多在革命起 义中牺牲 ,只有少数人幸存 ,因此孙 中山卸任 临时大总统后 ,即前往福州 ,看 望烈士 遗属 ,可见榕籍会员对辛亥革命 的贡献 。
民国时期 ,榕籍精英凭借资历 、威望 ,在派系 斗争激烈 的政 坛 ,常出任名义 领袖 ,成 为官员表 率 。其代表者为林森 。他出任 国民政府主席长达 l2年 ,直至 逝世 。期 间 ,他严 格 自律 ,生 活 简朴 ,即 便侄儿江屏藩 因争风水被乡人刺死 ,他亦维护司 法公正 .故为蒋介石等实权人物敬重。除 国民政 府外 ,榕籍人 士在其他政治权力体 系中 ,亦往往 如此 ,如1919年 ,直 、皖、奉等军 阀矛盾尖锐 ,萨镇 冰 出任北洋政府总理 ,虽然任期较短 ,却 以廉 洁 乐善著称 。
第二 、海军的主要力量。由于马尾船政学 堂 设于福州缘故 ,近代 中国海军将领 ,绝大多数是 福州籍 。这个群体特征早在北洋水师既 已凸显 , 以致李鸿章委派淮系将领 丁汝 昌出任海军提督 , 以起牵制之效 。甲午海战后 ,北洋水师几近崩溃 , 在叶祖圭 、萨镇冰等榕籍将领的苦心经营下 。渐 渐复原 .得 以赴南海群 岛调查 、抚慰新加坡侨胞。
民国政府成立后 .历任海军司令 多为福州人 。如 黄钟瑛 、刘冠雄 、杜锡琏 、陈绍宽等等。1936年9月 制定 的“海军部职员 录”为例 :部机关 l3名将级军 官 中的12名 ,88名校级军官中的54名 ,为福建籍 ; 全部军官225人 ,福建籍 的166人 ,占73.8%。民国 共有l6位海军上将 ,其 中12位是福州人②。直至抗 战结束后 ,陈绍宽受到排挤 ,解 甲归田,闽系海军 始告衰落 。
第三 、学界 的重要力量 。福州人在近代学术 界 占有重要地位 ,其最为杰 出者为严 复 ,翻译《天 演论》,素有 “精通西学第一人 ”之论 。在文学 、史 学等传统学科 内,榕籍精英推陈出新 ,颇有贡献 。
如陈衍 、郑孝胥开创“ 同光体” ,林徽 因、冰心 、庐 隐为近代女性文学代表 ,傅衣 凌创设 “社会 经济 史”学派等等。在社会科学领域 。多个学科的奠定 者为榕籍精英 ,尤其在新 闻学 、法学 、翻译等领域 更为明显。如林 白水被视 为报界先驱 ,邓拓任《人 民 日报》的首任主编 。在 自然科学领域 内 ,截止 1980年 ,全国共有院士473人 ,其 中福州籍24位院 士.占总数5.07%,位居全国城市第二 。仅次于苏 州 。③为能 了然,兹将各学科榕籍名人制成下表。
表 1:近代福 州学界名人表 刘崇佑、王铁崖、陈体强、何孝元、陈篆、林柴、林长民、 法学 郑烈、程树德 李俨、洪煨莲、郑天挺、邵循正,傅衣凌、翁独健、粱敬镩、 史学 王世襄 高梦旦、郑振铎、谢婉莹、庐隐、林徽因、胡也频、林庚 、 文学 王昌寿、陈衍、陈北鸥、 天文地理气象学 高鲁、张钰哲、陈遵妫、王绶绾、陈彪、傅承义、高由禧 教育 高风谦、邓萃英、陈可忠 侯德榜、虞宏正、萨本铁、傅鹰、高士其、田昭武、陈茹玉、 化学家 林一、林东、 物理学家 萨本栋、傅承义、曾融生、邓吕黎、陈彪 冶金学家 郭可信、陈签 空气动力学 沈元、林同骥 吴宪、邓叔群、陈鞠声、王岳、郑作新、刘崇乐、赵修复、 生物学 唐仲璋、林孔湘、 数学家 陈景润、林家翘:
医学家 王世真、石美鑫、许金、伍哲英 工程学 严恺、林同炎、陈体诚、严铁生、陈端柄、萨福均 航天技术 梁守磐、萨本茂 航海学 陈嘉震 心理学 唐钺、林传鼎 经济学 刘攻芸、陈岱孙 翻译 林纾、陈承泽、罗丰禄、陈季同、郑贞文 哲学 林同济 新闻学 林白水、邓拓、陈慎言、林仲易 第四、历史事件的关键力量 。在近代重大历 史事件 中,榕籍人士常扮演关键角色。黄花 岗72 烈 士中,福州人有 l9位 ,约 占总数三成 。④20世纪 初 ,王寿眉 、林宗 素创立 女子学校 、诉 求女子 参 政 。昭示女权运动来I临。1919年 ,林长民发表《外 交警报敬告 国民》,透露巴黎和会 内幕 ,五 四运动 由此爆发 。1920年 ,刘崇佑资助周恩来等人赴法 留学 。培养共产党领袖人物。1937年7月宛平县长 王冷斋拒绝 日军搜查要求 ,拉开 了八年抗战的序 幕 ,1945年 ,石美瑜将军主持对 日本战犯 审判 ,李 世 甲、林遵率领舰队 ,光复台湾 ,西沙群 岛和南沙 群 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上述人物均为榕籍 。
第五、人才集聚明显。近代福州人才辈出,然 而在区域空间内。又呈现家族人才聚集现象。最典 型为螺江陈氏,该家族在明清时期 ,共出进士27 人 。尤其同光年间达10人之多 ,其代表者为陈宝 琛。科举制度废除后 ,陈氏家族未因此而衰落 ,各 行各业精英层 出不穷 ,其中中将4人 ,院士3人 ,陈 岱孙等人堪为学界名流。⑤萨氏家族亦是如此 ,开 8 1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 15 年第 3 期 埠之前 ,仅萨乾隆朝 中进士一人 ,然而近代 以来 , 共有5人中进士 ,此后 出现6位将军 、两位院士⑥、数 十位学者 .萨镇冰 、萨本栋 、萨孟武均具有较高的 社会声誉。值得注意的是 ,民国福州萨姓人家 ,仅 有五六十户 ,可谓是人才高度密集 。
近代福州人才辈 出,但在各个领域 分布不 同,如近代福州将领多来 自海军 ,但陆军较少。据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共记载26名榕籍将领 , 其 中海军将领20人 ,占总数76.92%。而陆军将军 有6人 ,仅占总数的23.08%。而且较多在国民革命 军服役 ,与两湖 、闽西解放军将星云集明显不同。
即便在黄埔军校中,福州籍学员只有少数。再如 , 榕籍人才在知识领域最 为密集 ,收入《中国近现 代人名大辞典》的132名近代榕籍精英中 ,属于学 者专家型60人 ,占总数_的45.46%,他们不仅在文 学等传统学科取得显著成就 ,而且在法学 、翻译 、 新 闻等新兴学科颇有成就 ,并成为诸多 自然科学 的奠定者 ,但经营实业者很 少 ,仅有刘攻芸等较 为著名 ,福州 “ 电光刘 ”虽 为近代福建 最大 的民 企 .但影响力仅限于省内。
近代福州人才兴盛 ,得益于文脉传承 。早 在 南宋 ,福州 即是文风 昌盛 的地 区 ,素有“ 海滨 邹 鲁” 之称。从元代 起 ,福州开始成为全 国文化重 镇 ,据何 炳棣研究 ,在 明代科举 排行榜 ,福 州 以 654名进士总数 。位居全国第六。及至清代 ,则 以 750名进士总数 。跃居第三 ,仅次于杭州府与苏州 府⑦。
良好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孕育优秀人才 ,然 而不能将地域精英崛起完全 归结于此 。必须考虑 近代之变。首先 ,开埠之前福州虽科举鼎盛,但具 有全 国性影 响力 的人物不多 .在时人眼中 ,福建 还属于 文化边缘 区 ,以致官员不愿赴任 。据 《申 报》记载“咸丰 以前 ,闽省地瘠民蛮 ,筮仕者视此 , 拜为畏途 ,文武候补官员 ,寥寥无己”⑧。其次 ,开 埠之后 .福州人才增长趋势明显 ,如上述陈 、萨两 大世家 .即是较好反映。此外 。还可以与其他地区 对 比中看出。如明清时期杭州府科举人才数量高 于福州 。近代之后杭州毗连宁沪 ,地缘优势更为 明显 ,且为浙省省会 ,蒋氏政治集 团根据所在 ,享 有更好 资源 .人才更易脱颖而 出,但 院士数量少 于福州。再次 ,开埠之前福州人较少引领潮流,多 为科举之才 ,近代之后 ,榕人常为天下先 ,涉足诸 多领域 ,因此福州人才之 变 ,始与近代 ,⑨为何会 此时骤然爆发 ,有必要探讨开埠给福州带来哪些 影响,再讨论与人才成长的内在关联。
二、近代开埠后福州社会经济变化 1842年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福州成为“五 口通商” 的城市之 一 。各 国商人 、传教士 接踵而 来 ,对外交流频繁 、中西文化碰撞 ,使社会经济形 态呈显著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都市 日趋繁华 。十九世纪 ,随着世界茶 叶需求量上升 ,崇安成为重要茶业产地 ,由于政 策性原因 ,茶叶无法通过福州港转运世界 ,却要 以“ 内河过岭行走”形式 ,先输送到广州 、江南 ,再 转包外销 ,费时费力 ,运价高昂。直至六十年代 , 受太平天 国运动 的影响 。传统 茶路被切 断 ,在地 方 官员支持下 ,新茶路成功开设 ,大宗红茶循 闽 江直下 出口欧美 。福州一跃成为国际茶叶贸易的 中心之一 。
在1880年 。福州输 出的茶叶即达80 万担 ,年增长率为2.5%。⑩八十年代 ,茶市虽有所 衰落 ,但木材贸易随之兴起 。每年木材输出总值 约未350—400万海关两。@木材为地方财政支柱 , “ 内地各处多资利用 。则福防厅之商税又全藉木 料以充数也。”@ 对外贸易兴盛 。推动福州都市化 ,尤其南 台 更是“福州精华之区 ,阑圆宏通 ,商贾辐辏 ,花天 酒地 ,富丽繁华”@,云集美孚 、太古 、三井等70余 家洋行 、24所各类会馆 、200个 各式商帮 ,店铺数 量 数 以万 。城市 人 口亦快 速增 长 ,道 光 九年 ( 1829 年)福州城人 口为1,573,270人。至光绪 中叶,福州 城人 口已达到65万 人 。@ 第二 、与上海等地联系紧密。贸易兴盛 ,使福 州成为 区域经济中心,与外地经济来往 密切 。英 国人施美夫对此记 载颇详 :“福州人从相邻的江 西省进 口瓷器 .也 从遥远的陕西省进 口皮毛。帆 船从 山东 、天津及其他沿海地方运来蔬菜 和药 品。从宁波进 口棉布 ,琉球群 岛来的进贡船只也 运来鱼干 、燕窝、酒 、海参 。以及 日本铸造的金锭 , 年价值在1万大洋左右。本省西北部乡村提供 日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3期 常家用物品,如茶叶 、茶油 、大米 、竹笋 、香木和牛 皮 。本省南部各地 ,尤其是厦门和晋江附近 ,从陆 路运来藤条 、辣椒 、布匹 、毛料 、海参 、燕窝 、檀香 以及其他香木 、食糖和水银 。水银等是南部 富有 冒险精神 的人从其他国家进 口到南部港 口,然后 从陆路运到省城 ,牟取暴力。作为交换 ,福州出口 毛竹、茶叶、原木材 、柑橘 以及烧香拜佛用 的锡箔 纸 。”⑩ 与此同时,上海亦迅速崛起 ,取代广州 ,成为 全国外贸中心 .榕沪两地埠际贸易往来 日益频繁。
以木业为例 ,输送航线“ 原本运销浙东一带 道光 末年 ,始达乍浦 ,洪扬革命之后 ,乃达沪江”。⑩一些 财力雄厚的沪商 ,开始在福州设立“ 庄号” ,采购 木材。而 由闽江上游商人组成的建汀帮,“沿黄埔 江岸 。自城 东亘于城 南 ,设木 厂及木行 ,经营 贸 易 ,林木商之大者 ,其数凡三十家。”@除木材外 , 闽商亦涉足其他行业 。实力雄厚 ,时人谓之“上海 福州 帮商业亚 于广帮 。广福杂 货 ,各省各县通用 之”。⑩商业繁荣 ,旅沪闽人数量 日增 ,成为近代上 海重要的社会力量。
第三 、外国势力 的不断深入 。清末明初 ,福州 即已成为教会重要活动基地。1624年 ,传教士艾 儒略在首辅 叶向高 支持下 ,创办三 山堂 ,吸引教 徒数百人 ,并迅速 向闽东等地传播 。后 由于礼仪 之争 ,禁教长达数百年④。《南京条 约》签订后 ,福 州教会势力迅速 复苏 ,传教士接踵而来 ,创立教 堂 、招揽信徒 ,影响不断扩大。至宣统年间 ,市 区 共有信徒数千人 ,教堂数十座 。成为东南亚海域 布道 中心。
除传教外 ,教会对其他事业社会涉足颇 多 , 他们关心时弊 、出版报纸 、创办学校 、建...
篇三: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
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早期开放城市的规划发展,也是研究中国近代中型城市规划历史的重要实例之一。对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历史进行研究还可为其他城市的研究提供佐证。从其他相关研究的领域上看,城市规划史做为一门专门史,它的研究既是与其他专门史的研究互相佐证、互为补充,又是对社会历史研究的完善。福州城市规划历史的研究需要从城市史、建设史、经济史、行业史等研究中查找资料,也为这些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2.现实意义古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说过:“ 倘若对过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寻根究底,过去的一切会使我们特别注意到将来。"因此对城市规划历史的研究,更重要是着眼今天,放眼将来。不仅为今天的规划活动提供指导,还有助于研究城市将来的发展。从指导实践的环节看,近代福州城市组团的形成,奠定了现代福州城市发展的基本布局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福州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几乎没有外国人和华侨的参与,完全是在政府机构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福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却具有典型内陆文化特质,既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前沿同时又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与古今相承,因此弄清近代福州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以及其背后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等根源问题,有利于以史为鉴,对于今天福州,甚至其他相似城市的规划制定,都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从其他社会意义上看,对福州丰富的近代城市建设历史的发掘,有助于今天的人了解城市的过去,激发对城市环境的热爱和自豪感,以及对今天城市建设的热情。对城市历史的了解,也是市民的自发需求。1.2研究对象和内容1.2.1研究对象本课题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研究中对福州城市的个案研究,以福州近代城市规划为研究对象。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着眼城市规划案例,研究近代2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福州一切城市建设和规划活动,以及规划技术、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环境,揭示城市规划发展的演变规律,探讨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第二层面,是从考察城市规划历史进程出发,研究近代福州城市规划历史的分期及其特征,与中外其他城市规划历史进行比较,探讨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确立福州在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历史中的地位。1.2.2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范围包括,在界定的时间段内,一切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以及规划活动的主导者、规划活动的思想来源和规划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规划活动的主导者指规划的制定机构和重要人物,研究他们对规划活动的进程和规划思想的传播的影响。对规划思想的研究就是要搞清楚它产程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对规划活动的指导作用。对规划活动实践过程的研究,首先是要对规划活动历史的重现,然后探究这些规划活动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对社会生产、市民生活、城市形态和以后规划活动所产生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具体来说,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各时期的主要内容、特征分析、福州城市近代化的推动力量、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福州近代城市规划活动对近代城市形成的格局形成的作用、近代规划理论对福州城市规划的影响。依据历史学研究的方法,以时间和空间来界定本课题研究内容。1.时间的界定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时间断限1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840年鸦片战争迫使清朝政府开辟上海、广州、宁波、福州、厦门5个通商口岸,福州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近代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城市的建设,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工业区规划技术运用到中国建设实践中来。福州城市性质发生实质性转变,而这一转变的根本起因就是开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埠把福州推向与西方文化碰撞的最前沿,之后福州贸易兴衰,近代工1李百浩.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2003:1· 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业崛起都是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时间界定在1840年到1949年,这是整个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的背景时间。标志事件分别为福州开埠和福州解放。2.空间的界定在空间范围上,本课题研究是以福州近代城市规划活动为中心,这里包括福州城内、南台地区、仓前山地区以及马尾等城市周边区域内发生的一切规划建设事件。但是福州近代城市规划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的一部分,在研究福州的时候,应该把它置于整个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当中有必要将空间范围扩大,应该涉及其他开埠城市,以及和福州有相似背景的中型城市,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理解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1研究方法1.文献法收集阅读与福州城市规划历史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档案资料、地方史志、与本课题相关的专题性研究资料和论著3个方面。档案资料包括政府公函、训令、城市规划图纸、规划说明、建设机构报告、会议记录、相关法规、测绘地图、城市地图、历史照片等;地方史志包括福州地方志和福建地方志中福州部分,如《福州市城乡建设志》、《福建省志-城乡建设志》、《文史资料》等。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大体把握福州城市规划的历史进程。访问福州当地研究学者与相关机构,如福州地方志办公室、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福州规划局、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以便更好理解文献资料。2.实地调查法深入实地调查,观察城市街区组织结构,以及历史城区街巷空间,进一步理解城市格局的演变形态。通过实地踏访,体验福州城市文化和地域性格。3.断代历史综合比较法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研究采用李百浩教授提出的“ 断代历史综合比较法",对同一时间跨度段中不同的空间、或同一空间范围内不同的时间、体制、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再由各个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比较研究。1.3.2技术路线在本课题研究之前,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的资料并未有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因此,研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整理出整个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的脉络;第二步,将这一过程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的特征。现拟定研究技术路线( 图1.1)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福州近代城市与城市规划上、 , 上文献法 实地调查法 断代历史综合比较法I I●1r规划历史分期上开埠通商 北洋政府 福州市政府居留地建设 马路建设抗战爆发成立福州沦陷洋务运动 国民政府省会内迁都市计划马尾船政建设设市运动新区规划城市格局 旧城改造与 战时城市建设 战后城市建设形成时期 马路建设时期 停滞时期 恢复时期( 1844.1913) ( 1914.1938) ( 1938-1945) ( 1946.1949)上各历史时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主要内容击厶商xl U, 阿联I譬昆I俐口间业睑口u及展I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演变仓前山外国人近代福州城市居留地的建设格局的特征马尾工业区的诞生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 r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的特征图1.1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技术路线图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既往研究综述对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的相关研究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中国城市规划史、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中包含的近代福州部分;另一部分是,以福州近代历史为背景的,城市发展研究、城市格局研究、城市建筑研究、市政管理研究,以及与相似城市的比较研究。这些研究中尚缺少对福州近代城市规划的专门研究。从史料研究情况来看,对福州近代历史的研究集中在开埠到抗日战争爆发,对于战后福州城市建设的史料收集和研究很少,而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城市规划活动,是福州城市规划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是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二,许多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研究的著述都将福州城市的近代化做为重要案例进行研究。1.相关著作张仲礼主编的《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一书中有一篇关于福州个案研究的文章,罗肇前著述的《福州与中国近代化》,文章主要论及近代福州工业和航运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福州城市近代化的影响。隗瀛涛主编的《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一书的第七章与第十一章中,将福州做为沿海外贸型开放城市的案例,对福州近代贸易发展的兴衰进行对比研究,阐述了近代贸易与福州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曹洪涛、刘金声著述的《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一书中,概述了近代福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汪德华著述的《中国城市规划史纲》近代史部分中,列举福州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为例,指出近代福州城市组团结构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一个重要实例。2.学位论文1991年,华南理工大学郑力鹏的博士学位论文《福州城市发展史研究》,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福州城市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但近代涉及不多。1998年,作者又在“ 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讨论会"上发表论文《近代福州城市的演变及其影响与启示》,文中论述了近代福州组团状城市布局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以后城市发展的影响。2000年,同济大学薛颖的硕士学位论文《福州近代城市建筑》,以翔实的史料,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记述了近代福州建筑的发展轮廓,总结出福州近代城市建筑的特征。2004年,作者又在《中外建筑》2004年第3期上发表论文《19世纪下半叶福州居留地建设概况》,文章专门论述19世纪下半叶开埠盛期,福州外国人居留地的建设活动以及主要特征。2004年,厦门大学林星博士学位论文《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 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从城市史学的角度论述了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福建近代城市经济的成长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迁,探析城市发展演进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2006年,厦门大学罗桂林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城市的建构——1927.1937年福州的市政管理与公共事业》,详细论述了近代福州市正管理体制的演变,以及辛亥革命之后,到抗日战争爆发之间的,福州市路拓筑与旧城改造活动。另外,1991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卡蒂埃· 卡罗琳( Carti erCarol ynl ee)的博士论文《中国华南沿海的商业城市:宁波、福州和厦门( 1840.1930) ) ,对“ 五口通商"城市中影响力较小的三个城市,宁波、福州、厦门的近代发展作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些城市是不同类型的管理中心,但拥有类似的商业经济传统,都市的连续性依赖与中国商人组织的商业活动,资金的移动促进了这些沿海城市的发展。这篇论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近代福州的城市化做出了解释。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福州城市的地理条件和历史背景2.1福州城市发展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它是一切人类活动舞台和基地,为人类的繁衍生息、生活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条件,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吃、穿、住、行。在很大程度上,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支配了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对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甚大,在科学技术尚未发达的时候,近代工业与商品贸易的发展全视地利而定。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影响着能源、原料和商品的运输。因此,地理环境是决定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福建位于我国东南一隅,东临大海,其余三面皆有群山与邻省相隔。这种地理环境,造成福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福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独特的地理环境状况,对福州的近代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考察福州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助于了解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城市规划制定的客观基础。2.1.1福州的地理概况福州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台湾海峡西岸,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015’ ~26039’ ,东经118。08’ ~12003l ’ 之间。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福州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m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倾斜。1闽江横贯福州东流入海,与海潮交互冲击形成开阔的盆地平原。闽江流域水系发达,面积占全省面积之半。福州经闽江内联广袤的腹地,外达浩瀚的大海,得交通之便。福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农作物一年三熟,有利于水稻、甘1‘ 福州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福州年鉴1997》,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蔗、茶叶以及多种亚热带作物的生长,也利于林木的速生。优越的自然条件,奠定了福州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2.1.2地理环境对福州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福州地处平原,东临大海,群山环绕,碧水东流,无缺水之扰,少涝患之忧,冬无严寒,夏少酷暑,雨量充沛,气候宜人,为理想的建城聚居之所。福州平原西起闽候候官,东至长乐永安,长32ki n,北起福州斗顶,南至闽候大义,宽31ki n,面积498.1km2,周围为山地环绕,状似菱形。闽江流经南台岛,首尾分而合,斜贯平原中部。沿闽江而下,又有数个较小的平原,如长乐、马尾,离福州不过20km。广袤的平原在多山少地的福建十分难得,这为城市的发展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闽江横贯福州,对福州城市的选址、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人口甚至居民的生活方式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近代公路和铁路发展起来之前,大宗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与陆路运输相比,水运不仅载重量大,而且费用低廉。古代开凿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北京,也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水路运输在是福州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主要手段,闽江把大量腹地出产的的粮食、茶叶、木材等货物运送出来,再经福州海运出口到...
篇四: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福州通商, 意在武夷山茶” ——晚清五口通商以来福州茶叶贸易兴衰与社会变迁姓名:郭秀清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戴鞍钢20030901
中文摘要福州( 简称榕缝), 自古以来一直是福建省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福建麽代都、 郡、 州、 府的所在地。
也是近代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迫最早开放的五个运商口岸中唯一束装占领过的域市, 它予18 4 4 年7 月 3日正式开埠。那幺荚晷等西方侵略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什么要把一个从未被征服过的港盈城市列为首接掠夺的对象呢?本文就煎羔执“福州通商, 意在武夷山荼” 这个角度, 扶福州的茶叶贸易入手, 通过探析晚溥五日通商以来福州茶叶贸易的兴襄采金面认识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 由于身受西方资奉主义列强和国惠统治者的双重剥削, 福州茶叶贸易兴也靛, 衰也快, 在短短的见十军时间内, 福州从一个普通的港口城市由于距西方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武夷红茶径捷, 摺有“一水可通红茶产区” 的天然优势丽被他们看中, 成为首批攫马11的对象, 因为多方面的因素福州的茶叶贸易经历了近十年时间的毫无起色后,在19 世纪S O 年代初由于中禽太平天国运动及上海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于18 53德≤逝觋了戏测镌静转豁≯潮灞§ 麓菱国抒算要放弃的城市~跃成为驰名中夕卜的世界镰滚港” , 以肉中外输馥数量重大的茶叶丽享誉海内外。但由于五日通商以来福州的茶叶贸易及福州腹地的茶叶种植都是服从子强方列强掠夺愿露料及经济侵入的需要, 并且是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 中国的小农始终处于分散、 孤立、 狭小的生产经营状态, 身受国内统治者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双重剥削, 势必受制子人,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闻里最终在国际市场上不敌印度、 锡兰、 日本等国优质茶时的竞争, 在对外茶叶贸易方面不断受挫,以致于福:
i{ 'f 在19 邕:
纪八十年代后逐渐失去了国际茶叶市场, 在Z O 世纪后就一蹶不振了, 而福建茶农因此倾家荡产的不计其数。
虽然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这电是在半殖民她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外反动势力共同剥削、 压追中国茶农所致, 另外晚清五口通商以来福州茶叶贸易的兴衰也给福州的社会变迁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对福州腹地的影响更为深远。
它对福建农村农产品的商业他、 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城乡商业资本的渗透、 福州金融中心和格局的重新建立、 腹迅生产关系帮生态环境及水上交通运输业等等方面的影响都是; ; 常巨大的。
我希望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能够对今天福州的对外贸易及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涌]通商口岸福州荼r4’ 贸易社会变迁
A 露S 下R A C 下F u z h o u ( a lsok n o w na scityo f b a n ia n )h a slo n gb e e n c e n t r eo f p o Iitics. eco n o m y .a n d cu la :
r e inF u jia n p r o v in c e , a n dit h a sco n tin u o u sly b e e n c h o se n a s ca p ita l, o rce臻tr eo f c o tu - _ }ty ,sta te ,a n dp r o , A n tesin cea f f cie n ttim e s+ A m o n gf iv e e a r lie sto p e n in gb u sin e ssp o r tsa f te r th e 磊r stO p iu mW 鑫rinla test C h in e se 撼sto r y ,F u z h o uw a sth eo n lycityw ith o u tb ein g c o n q u e r e d . H o w e v e r , itw a s f o r cedtoo p e ntoo u tsid e o ilJu ly3. 18 4 4 .B u tw h yd idth o se in v a d erslik e E n g la n dlistF tlz h o u ,n e v e rc o n q u e r e db e f o r e ,∞o n eo fth ef irstta r g e ts a f ter th e f irstO p iu mW m T h is a rticle tries toa n a ly z eth ed e v e lo p in gh isto r yo ftea - tr a d e in F u z h o usin c elate钕g如aasty. especiallyf r o mth ea n g leo f ‘"W u y iM o u n ta in 戢嚣’sr a te h e d ∞in v a d e r s’ m a in b en ef its。
in o r d e r to o v er a ll u n d e r sta n d th e rea l p u r p o seo f th eiria v a sio n , U n d erth em ix tu r eo f c o lo n ya n df e a d 8 lism ,te a - Ir a d einF u z h o u ,w h ic liw a ssq u e e z e db yb o th w e ste r nin v a d e r s a n dd o m e stica d m in istr a to r s. p r o sp e r e d f a st,sod id w ilh er . In th e sh o r tsev er a ld e c a d e s. d u e toits sh o r tcu tto “W u y iM o u n ta in T ef ’ a n di执c o n v e n ie n tw a te rw a yto “R e dT e a , :
F u z h o u ,k n o w na s ao o m m e llp o r tc ity ,b e c a m eo n eo f th ef irst v itr im s o f in v a d ers. B o o ,i11. g oo fse v e r a lf a cto rs, tea - Ira d einF u z h o u b a du n d e r d e v e lo p e df o r a b o u t te ny e a r s. T h a n k sto th e‘‘T a ip in gT ia n g u o ( H ea v ea lyK in g d o mo f G r e a tP ea ce)R ebellio n ’ ’ in18 50 ’ sa n dth eef f ectu n d e r& “S h a n 垂a i x ia o d a o h u ia b a n d o n ed 西咿酶F . n g la n d 幻a w o rld - f a m o u stea p o rtf o ritsla rg o o u tf lo w o f tea .R e b e U ie f f "in 18 53、 F a z h o u su d d e n ly b e c a m e f i- o ma n a lm o stU n f o r tu n a te ly , a f te r th e a g r e e m e n to f “f iv eo p e n in g p o r ts'’ , te a - tr a d ete a - p la n ta tio nin F u z h o u a n d itsr e la tiv e a r e a w e r ep r e p a r e d f o r f ittin g w e ste lnin v a d e r s’ d e m a n d o fr a wm a te d a ls a n do th e re c o n o m ic in v a sio n . Ina d d itio n . C h in a ’ sa n dm ix ttIr eo f c o lo n ya n df e u d a lismle dsc a tte r e 正iso la te & w e a k C h in e sep e a sa n tsin to ad isa d v a n ta g ew ith in h a lf ac翻建峨com paringw ithth em a r k e tc o m p e tito r sw ith b e tte rq u a lityf r o mIn d ia ,S r i L a n k a ,a n dJa p a n , F u z h o u a c c o r d in g lyw a slo sin g its t e am a r k c tsh a l冶in 18 8 0 ’ sa n de v e n tu a llyw a ssq u e e z e do u t o f in te r n a tio n a l te a m a r k e tinth eb e g in n in go f 2 0c e n tu r y . Alo t o f F u jia n te ap la n te r s su f f e r e d f r o m it. a n du n c o u n te df a m ilies w e n to nb a n k r u p tc y . A lth o u g hth e r ew e r e se v e r a l o th e rr ea so n s toa b O V em e n tio n e d r e su lt, te ap la n t. su n d er co n d itio n so f b e in gco . sq u eezed b y f o r e ig na n d d o m e stic g o v e r n a n c e w a s v ita l. D u rin gth ep e r io d o f “f iv e o p e n in gpo rts'’ ,te a - tr a d ed e v e lo p m e n tin F u z h o uh a dn o to n lym u c ha f f ectedc e n t r e o f F u z h o uso c ie ty ,b u t a lso itsr e lN iv ef u r th e ra r ea s. S u ch ab ig c h a n g e h a d a lsop la y e dab igr o le toF u jia nin te r m s o fc o m m e r c ia liz in gitsa g r ic u ltu r a l p r o d u c ts, d e v e lo p in gits b u sin essb e t w e e ncitiesa n dto w n s, f lo w in go f c o m m e r c ia l c a p ita ls, r e . e sta b lish in go fF u z h o ua n dstru ctu re,a n d c o n sid e r in gtra n sp o rta tio n ,a n dso 011.{ h o p em yr e se a r c h w ilico n trib u te toim p r o v ec u r r e n t situ a tio no ff o r e ig ntr a d ea n dcityco n stru ctio n inF u z h o uf m a n cia l c e n tr eits rela tiv ee n v ir o n m e n t。
w a te r一。[ K eyw e r d 舔b u sin e ssp o r tF u z h o utea . tr a d eso c ia lc h a n g e
刖蟊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 对于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中国国内研究近代城市起步于8 0 年代中期。
由于城市史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虽然这门学科的一些知识可以追溯到本世纪6 0年代以来欧美和苏联的一些学者对中国近代城市的研究, 但因为中西文化长期的阻隔, 中国学者对这些研究成果的了解不深入、 不全面, 而且当时国内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人还不多, 即使研究的话, 侧重点也有很大的不同。
同为近代以来被迫以条约形式开放或者自行开放的城市, 研究的力度也大不一样; 在被迫开放的大城市中, 象上海、 广州、 天津等地研究的人就很多; 同为内地城市, 汉口、 重庆等地研究的人也很多; 同样在福建省最早开放的两个城市厦门和福州, 研究厦门的人就多, 研究福州的人就少。
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例如福州, 由于原始资料的分散和匮乏造成对这个城市这个时期的研究很困难。
主要的资料来源是来源于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中华书局19 6 2年;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三联书店19 57 年;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三联书店19 57年;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科学出版社19 55年; 班思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 海关总税司统计科译印民国二十年; ( 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上海书店出版社20 0 0 年及福建和福州的一些地方志材料。
其中以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 三册)相对于其它资料来说还是算比较齐全, 但也很有限。此外, 在写作此论文过程中, 我带着一系列的疑惑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如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等西方侵略者要把一个在战争中从未征服过的城市——福州作为首批攫取的对象?为什么福州的茶叶贸易在开埠后沉寂近十年又突然起死回生, 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茶港” ?为什么福州的茶叶贸易在七十年代由极盛转向衰落, 前后只经过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以及茶叶贸易对福州城市近代化及社会变迁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及后果等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搞清其间内在的联系, 对今天福卅I城市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8 0 年代中期, 中国学术界对于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是在缺乏理论和方法借鉴的情况下起步, 为此许多学者对城市史研究在理论上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张仲礼的《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 隗瀛涛的《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 、 张洪祥的《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与租界》 、 戴鞍钢的《港口・城市- 腹地》 ( 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等等汽表作。
以上昀著作在关于近代堀市史研究的目的、 意义、 近代城市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城市化与近代化、 近戎毒艺与半堕民鲍化, 城市的体系、
布局, 城市的功能、 结构等都作了许多探讨, 初步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我在此论文写作过程中就采取和借鉴了这种研究方法, 同时, 还进行了一种耨的尝试:
即把同等条件下福州茶叶贸易的情况与周边主要茶叶出口城市、 周边主要产茶国对比参照的方法, 从而更突出了福州自身的独特之处。此外由于此次论文是我在复旦近三年求学生涯中的一次大创作。
在研究与写作过程中, 由于受到原始档案资料的限制以及目前国内对福州这一时期的专门研究还没有, 在论文方面的关于福州茶叶贸易方面的也比较少, 有郦永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问题考辨》 见《历史档案》 19 9 0 . 2; 程镇芳《清代的茶叶贸易与资本原始积累》 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19 9 0 年第l期; 戴一峰《论近代闽江上游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 8 7 . 3;徐晓望《论近代福建经济演变的趋势》 见《福建论坛》 19 9 0 年第2期等成果,只能做有限的参考, 希望我这篇论文对福州城市的近代化及对外贸易的研究有所贡献。
“福州通商, 意在武夷山茶’ ’晚}舂|五口通商以来福州茶叶贸易兴衰与社会交迁福坩简称榕城, 自古以来一直是福建省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历代都、郡、 州、 府的所在地。
它地处福建省东部、 闽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 距闽江入海口约50公里左右, 沿闽江西行, 可进入占全省土地面积63. 8%的腹地, 并且福州还是其腹地如木材、 茶叶、 菇笋等土特产品出13的门户, 同台湾一水之隔, 自然条件优越, 历来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府, 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到了清代虽然福州的工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其在全国的影响还不是非常大, 但它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英国等西方国家看中, 被开辟成首批通商口岸城市之一, 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第二个最大的口岸。
在鸦片战争结束后在18 4 2年8 月 29 日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就规定“自今以后,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 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 福州、 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处港口, 贸易通商无碍” , 1此后法美等国家纷纷效仿。
虽然南京条约在18 4 2年8 月 就己签定, 但福州一直到18 4 4 年6 月 英驻香港总督德庇时委派李太国( G . T . L a y )为驻福州第一任领事来福州主持通商事宜后, 福州才于19 4 4年7 月 3日正式开埠。看到这里不知大家注意没有,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惟有福州一处末成为鸦片战争的战场, 2那么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把一个未被征服过的港口列为首批掠夺的对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要从英国当时发动战争的需要以及福州当时所具备的条件出发, 并把二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地揭示出其中原因。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英国约开福州商埠的原因一、 西方资产阶级对武夷红茶如饥似渴的需求早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 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满足其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竭力寻求扩占海外市场的途径, 由于英国国内消费市场有限, 于是它们就把目标投向了不发达国家, 它们一方面向海外倾销其工业产品, 另一方面又要从这些国家攫取原料, 使之成为原料基地, 这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扩张侵略本性所致, 这样作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就酋当其冲了。
在鸦片战争结束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要求中国开埠通商, 被迫最早开放的上海、 广州、 厦门、 宁波、 福州这五个城市由于具有一般城市所没有的优势而被英国选为首批攫取的对象, 对于其它四个城市因为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叙述, 这里我主要针对英国约开福州商埠之源进行深
入探讨, 拟认为福卅【之所以被西方列强列为最早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原因除了福州等地可以成为“畅销英国昵绒、 布匹、 羽纱的地域” 3并主张要在福州府驻一支军队外, 4 还有一个更为至关重要原因, 那就是“福州通商, 意在武夷山茶” 。
’说起喝茶, 那么西方国家的饮茶风尚是由来己久了, 在16 8 5年以前我国海上茶叶贸易主要为荷兰、 葡萄牙商人所控制, 英国所需要的茶叶是由荷兰、 葡萄牙商人从广州运到伦敦的。
在16 57 年伦敦就有了第一家茶馆, 到16 6 9 年东印麦公司从中国和南洋采购茶叶并且在该公司的宣传下, 茶叶逐渐流行于英国, 到16 8 5年粤海关建立, 英国商人才开始以广州为中心的自由茶叶贸易。
到了十八世纪二十年代饮茶风尚逐渐流行于欧洲, 17 21年从中国出口茶叶124 16 29 磅,到17 51年达到28 5516 4 磅, 6 一直到17 57 年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只开放广州一E l与外国通商, 在这以后仍有大量茶叶源源不断地从广州输入到欧洲。
到17 8 3年英国政府公布了《交换法案》 , 由东印度公司垄断经营中国的茶叶, 到十八世纪后期茶叶已成为英国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而当时茶叶的唯一来源就是从中国进口。
在17 8 5年英国茶叶的销售量就达一千五百多万磅, 而且销售量与日俱增, 以致于英国国会明令东印度公司必须经常保持一年供应量的存货。
到十九世纪以后东印度公司拥有垄断专利权最后几年中, 它从中国输出的唯一东西就是茶叶, 并且“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为每年三百三十万磅, 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和东印度公司的全部利润” 。
7 到了18 33年由于英国国内自由商人的强烈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 英国政府被迫取消它, 这样大量的英国商人可以自由至8 广州运输茶叶, 这样到鸦片战争前夕运垡英国的茶叶( 特别是红茶)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 虽然到18 4 0 年有所下降, 沮它仍是中英贸易链条上最重要的~环, 它的盛衰对中英贸易起着决定性的作慝。中国从18 36 一18 39 年对英国茶叶输出表8( 自 每年7 月 1日起至次年6 月 3日止)年份18 3 每一18 3 718 37 . 一18 381838一18391839一18- |O红茶总计2 9 , 0 2 1, 2 0 02 5 , 8 2 7 , 4 6 83 2 , ...
推荐访问:浅窥近代福州的开埠贸易 福州 近代 贸易
上一篇:离职保密协议5篇
下一篇:我身边的共产党员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