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辰龙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篇

| 来源:网友投稿

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篇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4随着高校驻校民警工作机制的实施,驻校民警在开展校园内安保、消防管理;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协助指导学校安装监控系统;完善安防设施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篇,供大家参考。

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篇

篇一: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驻校民警工作机制的实施,驻校民警在开展校园内安保、消防管理;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协助指导学校安装监控系统;完善安防设施建设;普法及禁毒宣传;组织师生开展预防安全事故的培训演练和校园周边治安整治等方面给予学校大量指导和帮助,同时对加强警校联动合作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防控体系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驻校民警的管理考核机制欠缺及工作效能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一、当前高校驻校民警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一)驻校时间少,工作缺乏积极性1. 驻校民警人选问题。驻校民警现在已成为派出所竞争比较激烈的岗位,原因是驻校民警的工作强度不大,工作压力较派出所的其他岗位要小得多。派出所民警一般都喜欢被选派当驻校民警,但是能争取得到这个岗位的一般是年纪大或身体不太好的民警,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酌情照顾。同时,派出所一般也不愿意将业务骨干安排兼做驻校民警。在年龄较大或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部分驻校民警难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开展工作。

 2. 驻校时间少。驻校民警往往忙于派出所岗位工作,到驻点学校开展工作次数不多,一般是驻点学校组织会议、举办大型活动或校内发生治安事件,驻校民警才会到校。本来高校驻校民警不同于中小学需要在上、放学期间在校门口执勤,应该说工作时间安排弹性更大,如果驻校民警驻校时间得不到保证的话,对驻点高校的校情不熟悉,工作实效肯定大打折扣。3. 工作存在“两不管”现象。驻校民警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两不管”,派出所安排的工作以驻点学校有任务为由推脱;驻点学校委托的工作以派出所有紧急任务不管或少管。这样“两不管”现象的存在,又缺乏检查监督,对驻校民警工作实效产生不利影响。4. 工作积极性不高。一是由于驻校民警的管理和考核都在派出所,考核、晋升或调岗等也没有征求驻点学校意见。导致驻校民警往往在驻点学校大多以了解情况为主,没有主动融入学校的校园安保管理工作,在完善校园安保防控体系等工作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也很有限。二是驻校民警面临着在派出所和驻点学校工作时间和精力分配的矛盾,派出所安排驻校民警的工作也很少结合学校年度安保工作关键节点进行安排,如遇到更大范围的社会治安案件的处理,派出所在警力调配上也难免有“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发生。三是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或能力不强。驻校民警没有主动去帮学校解决安全工作方面的问题,或由于自身业务素质不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高校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社区,高校的安全管理群体有独特性。如果驻校民警没有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高校校园安保工作的认识思维广度和深度不够,分析考虑问题片面,工作方法简单滞后,很难满足学校安保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沟通协调工作力度不够,警校联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1. 驻校民警肩负驻点学校和辖区派出所的沟通协调工作,但是现实中存在驻校民警面对学校委托的安全事务,出现以派出所某事务非本人负责或需要学校亲自出面到派出所找领导协调等现象,驻校民警在警校联动机制的媒介桥梁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2. 没有建立起沟通协调机制。目前驻校民警工作机制普遍没有涵括高校和派出所或当地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也没有安全工作例会、编发信息通报治安形势和定期进行警情会商等沟通协调方式,在驻校民警、派出所和学校领导变动的情况下,出现大家互不认识的窘况,更加谈不上工作沟通联动了。(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共赢机制欠缺,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1. 没有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在大部分高校安全浅析高校驻校民警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家惠(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91)【摘要】高校驻校民警工作机制的实施,对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高校驻校民警工作现状及警校联动工作实效,分析高校驻校民警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高校;驻校民警;工作机制工作研究 南方论刊·2017 年第 5 期万方数据

 75管理实际工作中,都没有在“全国两会”、“六·四”或高校校园内发生重大事件等特殊时期要求驻校民警驻校开展工作的机制,也没有建立警校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舆情信息也没有共享,一旦发生重大紧急事情,在警力调配及校方维稳等方面可能出现效率不高,或面对新闻媒体的发言等工作可能陷入被动局面。2. 警校共赢机制没有建立。驻校民警的工作机制中,派出所和驻校民警给予高校很多帮助,但是高校却没有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在理论研究、普法宣传、大型聚会的抽调人员执勤等方面给予派出所相应的帮助。长期的不对等的条件下,期望驻校民警工作往深处、实处开展也遇到不少实际困难,警校合作也很难打开新局面。二、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管理及工作机制不完善问题1. 驻校民警的人事关系、日常管理及年终考核等都在派出所,所以驻校民警首要是完成派出所的工作任务,对于驻点学校往往抱着不出事就行的心态,工作状态不佳。2. 因为派出所的警力不足、人少事多等诸多客观原因,派出所没有精力去严格执行或创新驻校民警工作机制。3. 当地政府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对驻校民警工作机制的检查督办不够,没有在人、财、物等方面对派出所和高校进行足够支持,同时在工作考核方面也没有对派出所所长、驻校民警的责任等作出明确要求。(二)驻点学校不够重视问题。驻点学校没有为驻校民警配备相应的办公室及办公设备,也没有主动和驻校民警沟通校园治安情况,或者对驻校民警想了解的问题和一些数据没有提供或没有及时提供,驻校民警感觉没有被重视,到了驻点学校反而感觉自己是外人,融不进去学校管理队伍。同时,高校负责安全工作方面的人员也没有主动加强与驻校工作民警的沟通交流,缺乏坦诚沟通,工作效能不高。三、解决的办法(一)进一步明确驻校民警工作职责驻校民警必须是专职专干。工作要求不是单纯来守守门,巡巡逻的,必须讲究工作实效;不是来指手划脚的,而是必须融入学校掌握安全工作的全局;不是来单打独斗,而是要联合学校布建防范网络;不是来走走过场,而是要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派出所所长是驻点学校治安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驻校民警为直接责任人,驻点学校治安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二)理顺驻校民警工作机制,加强执行落实当地安全管理部门要与学校对驻校民警工作进行联合考核,制定详细和操作性强的考核细则,加强执行落实。探索驻校民警实行警方与校方双重管理,勤务机制由警方全权负责,行政架构和需求由校方和警方共同管理的新型驻校民警工作管理模式。(三)开展评选优秀驻校民警活动结合当地公务员系统评优奖励有关规定,开展评选优秀驻校民警活动,并给予表彰奖励,增加驻校民警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派出所和学校都要对驻校民警“高看一眼、厚爱一筹”,让驻校民警安心、开心地开展工作。(四)关键时间节点驻校民警住校结合上级要求的敏感防护期和重要时间节点,要求驻校民警住校开展工作,以便指导学校开展维稳工作及提高警校联动工作效果。(五)建设驻校警务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学校安保工作实际,探索设立网上警务室,接受师生报警、举报违法犯罪线索、投诉驻校民警工作服务等问题,加强监督,进一步提高驻校民警工作实效。(六)建立长效机制1. 成立责任明确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在派出所和高校中抽调人员建立一支有领导协调、专业技术、舆论宣传、思想政治等专长的人员参与的精干队伍,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2. 健全完善驻校民警工作考勤制、奖惩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驻校民警工作实效。3. 建立派出所和高校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推进信息共享,通过定期舆情研判、警情会商等形式,不断提高校园安保工作水平,巩固驻校民警工作机制成果。4. 建立“警校共赢”机制。高校可以抽调保安员配合派出所开展校园巡逻,承担重大集会执勤、突发事件处置、派出所辖区的禁毒和普法宣传等任务,同时发挥科研和教育优势,在派出所有关安全研究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帮助。参考文献:[1]贺晓飞 ,詹曜 :高校安保工作分析与对策 [J].科学大众 ,2009(4).[2]方照明 ,王黛昭 :武汉高校校园安保的挑战、机遇与改革 [J].当代经济 ,2013(17).[3]管曙光 ,程俊卫 :健全和完善新时期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和机制研究 [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5).作者简介:黄家惠,汉族,广东湛江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高教研究。责任编辑 / 吴冬梅万方数据

篇二: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类号

  密 级

  U D C

 编 号

  硕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智慧社区之 社区警务 存在 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 以武汉市智慧社区为例

  研 究 生 姓 名

 :

 叶 俊 尧

 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

 :

 平 王 均 平

 教 授

 学 科 门 类

 :

 法 学

 专 业 名 称

 :

 治 安 学

 研 究 方 向

 :

 治 安 学

 入 学 时 间

 :

 二 〇 一 七 年 九 月

 二〇二〇年 五 月 三十日 日 万方数据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Intelligent community ——taking wuhan smart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Ye Junyao

  2020 年 年 5 月 月 30 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武汉市智慧社区为例

 1 摘 摘

 要 在国家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而大力推行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大进程中,武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打造了 175 个智慧互联、惠民利民、共建共享的智慧平安小区,其中绝大多数的智慧平安小区实现了刑事犯罪零发案。这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促进了治安防控新成效的取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这样的治理成效是辉煌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回答“在这种辉煌之中确实还有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致力于总结武汉市智慧社区的社区警务的成功经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借鉴国内外典型智慧社区的社区警务的成功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为武汉市全面建设智慧平安小区及其社区警务运行提供借鉴,提升武汉市社区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武汉市智慧社区及其社区警务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湖北和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论文由导论、五章主体内容、结语三部分构成,具体如下:

 导论部分主要对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文章主体内容中第一章是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一节对智慧社区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对智慧社区的概念进行分析。第二节对社区警务的概念进行界定,对比国内外学者对社区警务概念的界定,并进行结构化,提炼出社区警务的核心要素。第三节对智慧社区中的社区警务的概述,界定智慧社区的社区警务的概念与特征,厘清其与智慧警务、智慧社区警务的关系。第四节是理论基础,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与网络化治理理论。

 第二章是武汉市智慧平安社区之社区警务典型样本分析。第一节是概述百步亭社区、光谷理想城小区、常青花园十一小区等武汉市典型智慧社区及其社区警务。第二节是介绍武汉市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的突出特点。第三节是描述武汉市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是分析武汉市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一节是政府主导优势发挥不足,如智慧社区中社区警务顶层设计不完善、社区警务平台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引入社会资金的规范性文件、忽视典型智慧社区及其警务推广。第二节是社区主体智慧化明显不足,如社区主体整体科技素质差、三网合一整合运用度低、万方数据

 摘

 要

 2 跨专业跨学科人才缺口大、私权利主体参与度较低。第三节是社区整体运用协调度偏低,如智慧社区及其警务参与渠道不协调、忽视社区文化与社群文化建设发展、当前社区警务研究重警务忽社区、社区民警的工作机制影响警务效率。

 第四章是国内外典型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的经验借鉴。第一节是介绍北京、上海、无锡等国内典型智慧社区中社区警务。第二节是介绍纽约、东京、伦敦等国外典型智慧社区中社区警务。第三节是国内外智慧社区中社区警务对武汉市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的启示。

 第五章是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针对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国内外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的成功经验,结合武汉市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提出了三个解决路径,即第一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完善顶层设计。第二节提高社区主体智慧理念,培养复合人次。第三节重视社区协同程度,引导多元参与。

 结语部分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希望智慧社区及其社区警务在理论与实践中充分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全国智慧社区及其社区警务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智慧社区;社区警务;互联网;物联网;人际网

  万方数据

 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武汉市智慧社区为例

 I Abstract In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push forward the wisdom and intelligence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big city, in the province took the lead in wuhan city launched the "wisdom of peace village"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face recognition, promote social governance and depth integr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t 175 interconnected, huimin polity,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wisdom peace village, the vast majority of realizing the zero both criminal wisdom peace village. This has effectively raised the level of social governance at the community level, promoted new achievements in public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nhanced people"s sense of security, happiness and sense of gain.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admit that the results of such governance are brilliant; on the other hand, we must answer that "there are indeed questions worth studying in the midst of this brilliance".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summarize, intelligent community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wuhan city,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problem, draw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ypical intelligence community community policing, puts forward the path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and peace district in wuhan city and references are provided for the community policing operation, enhance the level of wuhan city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public service leve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and the community policing in wuhan city to a new level, for hubei and the country can copy, can promote the sample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main content of five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which are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research review,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is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Section on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smart community and analyzes it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perspectives. The second section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policing, compar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policing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carries out the 万方数据

 Abstract

 II structure to extract the core elements of community policing. Section three gives an overview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smart communities,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smart communities, and clarifi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smart policing and smart community policing. The fourth sect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troducing the holistic governance theory and network governance theory.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sample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wuhan city. The first section is an overview of typical smart communities in wuhan such as baibuting community, guanggu ideal city community, changqing garden eleven community and their community policing. The second section introduces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wuhan smart community. The third section describes the problems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wuhan"s smart community.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munity policing of the smart community in wuhan.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advantages are not fully utilized, such as the imperfect top-level design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smart communities, the low intelligence level of community policing platform, the lack of normative documents to introduce social funds, and the neglect of typical smart communities and their police promotion. The second section is the obvious shortage of intelligence of community subjects, such as poor overal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quality of community subjects, low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networks, large gap of cross-disciplinary talents, and low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rights subjects. The third part is the low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overall application of the community, such as the disharmony of the smart community and its police participation channels, the neglect of community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ulture, the current study of community policing, the neglect of community policing, and the impact of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community police on the police efficiency.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policing of typical intelligent commun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the community policing in typical smart communities in China such as Beijing, Shanghai and wuxi. The second section introduces the community policing in New York, Tokyo and London. The third part is the enlightenment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wuhan smart community. Chapter five is the solution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smart communiti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万方数据

 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武汉市智慧社区为例

 III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smart commun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es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humanity and geography of wuhan city to propose three solutions. The second part is to improve the wisdom concept of community subject and cultivate the composite person. The third section emphasizes the degree of community coordination and guides diversified participation. The conclusion is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whole paper, hoping that the smart community and its community policing can fully develop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certain foresight, and provide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the national smart community and its community policing. Keywords: Intelligent Community; Community Policing;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personal Network

  万方数据

 智慧社区之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武汉市智慧社区为例

 1 目 目

 录 绪

 论 ............................................................................................................... 1

 一、选题背景 ......................................................................................................... 1

 二、选题意义 ......................................................................................................... 1

 三、研究综述 ......................................................................................................... 2

 四、研究主要内容 ................................................................................................. 5

 五、研究方法 .................................................................................

篇三: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022 年派出所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 11 篇)

  【篇一】2022 年派出所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派出所基础工作还需加强,队伍建设还跟不上要求;驾驭社会治安的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将从以下几点加强派出所 20xx 年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大力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

 二是坚持开展民警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加强民警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民警驾驭复杂局势、遇事果断处置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立足岗位、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促进派出所各项业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继续强化警务室工作,牢牢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

 三、扎实深入开展好各项专项行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辖区平安创建工作打牢根基。

 四、以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为契机,全面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抓好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再创佳绩。

 【篇二】2022 年派出所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根据中心“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安排,本人认真学习关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及要求,逐一对照八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自查,并明确整改措施如下:

 (一)“群众观念淡薄”方面 。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整改措施:自觉加强学习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履职尽责上的主动服务意识。

 (二)“工作执行不力”方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执行的时效性、实效性还有一定差距。

 整改措施: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具体内涵、现实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

 (三)“工作能力不强”方面。学习劲头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清楚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清基层情况,既要使用管用的老办法,又要探索管用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四)“工作标准不高”方面。进取精神有所懈怠,有时满足于现状,对中心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感觉比较迷茫。

 整改措施:自觉破除临时思想,立足现状积极思考并提出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利于中心长远建设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中心支部与领导的要求,抓好本科室业务工作落实与能力作风建设。

 (五)“工作不敢担当”方面。由于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到位,有时开展工作怕担政策风险,或多或少存在明哲保身思想,不愿较真碰硬。

 整改措施:在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六)“精神状态不佳”方面。事业心有所下降,工作上的拼劲和闯劲不足。

 整改措施: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讲奉献、守纪律、顾大局,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努力做本科室中既守本份又求进取的带头者。

 (七)“工作作风漂浮”方面。囿于业务性质与范围,主动深入基层比较少,掌握实情不够综合、不够细致。

 整改措施: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与侵蚀,积极争取到基层、到一线的时机,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打牢实践基础。

 (八)“工作推诿扯皮”方面。习惯于处理事务性、周期性工作,对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有时因需要多方协调的难度比较大而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完成。

 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与各科室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完成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三】2022 年派出所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开展作风整顿工作的目的是促进单位和部门的作风建设。为此我们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把作风整顿整改工作贯穿到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对自我查找出的不足认真整改,用实际效果转变行风赢得民心。

 (一)林业宣传不断深入。

 针对林业宣传不力的问题,在深度上做文章,在广度上下功夫。利用召开护林防火会议、落实核桃建园之机会,在农村广发宣传林业新技术和林业法律法规,并宣传林业科普、林业法律法规等宣传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林业宣传工作。

 (二)林业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针对林业执法薄弱的问题。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建立站、片、村三级护林网络,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地块、人头。加大对森林管护中队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专职护林干部的积极性和护林先锋队作用。依法治林,大力护林。深入开展秋冬季林业护林活动,严厉打击林业违法行为,加大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开展木材加工企业安全大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责令其按时整改,保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全面清理整顿合黎镇木材加工市场,规范木材市场秩序。

 (三)行业行风建设不断提高。

 针对造林期间技术指导不到位、科技推广跟踪服务还有所欠缺和林木采伐审批手续繁琐的问题。我们对全站人员进行了细化分工,尤其是对核桃建园,跟踪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格办证程序,努力做到程序到位,减少麻烦。在行风作风建设上,我们从身边小事、优化服务做起,切实认识到“行风建设无小事”,把行

 风建设列入工作的重点,看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做到“三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通过不断改进和要求,站上全体人员观念得到自觉增强,努力当好群众的热心人、贴心人、代言人和维护人,达到了作风提高的目的。

 (四)林业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快。

 针对各村提出的核桃建园补植补造年年造,年年成活率不高,既浪费财力又浪费人力的问题,我们今年加大工程造林的力度,采取开沟造林,保证灌溉,造林后加大对未成林造林地的管护力度,

 (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针对部分村提出的林地权属不清,现有的林地和森林资源效益不高的问题。我们将结合正在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出了切合我镇实际的方案,正在进行各村的集体林地、荒滩、荒地的摸底工作,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后,我们将结合各村不通实际情况,指导制定出适合各自的实施方案,达到一村一案,切实做到让群众受益,让林地发挥好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我站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中,在各位领导和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站纪律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业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林业局和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下,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都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这次纪律作风整顿工作为契机,努力塑造“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

 象,巩固纪律作风整顿工作已取得的成果,努力推进我镇林业可持续发展。

 【篇四】2022 年派出所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根据中心“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安排,本人认真学习关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及要求,逐一对照八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自查,并明确整改措施如下:

 (一)“群众观念淡薄”方面。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整改措施:自觉加强学习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增强履职尽责上的主动服务意识。

 (二)“工作执行不力”方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有时认识不够深刻到位,执行的时效性、实效性还有一定差距。

 整改措施: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具体内涵、现实意义的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增强执行的内在动力。

 (三)“工作能力不强”方面。学习劲头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整改措施: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清楚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清基层情况,既要使用管用的老办法,又要探索管用的新办法,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四)“工作标准不高”方面。进取精神有所懈怠,有时满足于现状,对中心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感觉比较迷茫。

 整改措施:自觉破除临时思想,立足现状积极思考并提出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利于中心长远建设的意见建议,认真落实中心支部与领导的要求,抓好本科室业务工作落实与能力作风建设。

 (五)“工作不敢担当”方面。由于对当前形势认识不够到位,有时开展工作怕担政策风险,或多或少存在明哲保身思想,不愿较真碰硬。

 整改措施:在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好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六)“精神状态不佳”方面。事业心有所下降,工作上的拼劲和闯劲不足。

 整改措施: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讲奉献、守纪律、顾大局,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努力做本科室中既守本份又求进取的带头者。

 (七)“工作作风漂浮”方面。囿于业务性质与范围,主动深入基层比较少,掌握实情不够综合、不够细致。

 整改措施: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与侵蚀,积极争取到基层、到一线的时机,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信息,为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打牢实践基础。

 (八)“工作推诿扯皮”方面。习惯于处理事务性、周期性工作,对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有时因需要多方协调的难度比较大而存在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完成。

 整改措施: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克服畏难情绪,主动与各科室加强沟通协调,认真完成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五】2022 年派出所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建设管理服务站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一流工作业绩、建人民满意站所”为目标,自我加压、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促进城乡硬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等方面,积极努力工作,乡容乡貌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通过整改,进一步增强了全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保位争先意识,树立了全站人员在广大服务对象以及群众中的威信和威望,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的发展,圩镇建设也正健康、快速、有序、稳步地向前推进,站所创建工作成效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高点定位狠抓作风建设,严格管理再树站所新形象

  通过深化“效能革命”,服务全民创业等活动,提出了着力争先创优树品牌,奋力拼搏保位次的总体工作要求,自我加压,高点定位成了全站人员的自觉行为,部门工作的特点使我们形成了共识:建设管理服务站是集政府行政执法和专业服务于一体的职能部门,要树立好部门的整体形象,只有管理与服务并举在全镇经济建设中发挥好部门的主力军作用,才能提升部门的位次。只有有为,才能有位。第一是在党委、政府领导心目中争首位。致力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人人从我做起,个个树好形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完成好党委、政府交办的每一项工作,让领导在心目中加重对部门的印象,加深对部门每一个人工作能力的了解。第二是在机关部门中做表率。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帮助

 是做好个体工作的重要因素,互帮互促,共同进步,平时工作中,重点强调部门人员无论何时、何地、做何工作都必须从大局出发,绝不允许只考虑部门的局限利益而损坏其他部门利益,或者是压低别人去抬高自己。在完成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着力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当工作中遇到矛盾和困难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主动出击,协调作战;第三是在服务对象中讲奉献。站所每天的工作大多是接触最基层的群众和企业老板,实际工作中,不光要宣传政策,更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服务他们,让他们心里自觉自愿地接受管理,从而达到为之服务的目的。

 二、树立创优意识,务求创建服务对象

  “五满意” 力求通过服务创优,达成人民群众“五满意”。服务承诺让群众满意。我们推行政务公开,健全考核机制,把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和收费依据等内容在醒目的位置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办事效率让群众满意。对群众反映亟待解决的问题,快速反映马上办;对群众反映的一些纠纷难题,创新思路灵活办;对需要现场解决的棘手问题,深入实际上门办。群众建房从公示到批报、发证必须限期办完。有效地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部门的职能作用。

 服务态度让群众满意。深知“群众满意”盼不来、等不来,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心去换来。对建设站所周到、热情的服务,附近群众给予了高度评价。

 执法管理让群众满意。平时工作中,坚持严格按规矩办事,生人熟人一视同仁,干部群众一个标准,无论何时何地,不定人情点,不批人情地,不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财物、宴请和休闲、娱乐邀请。

 自身建设让群众满意。注重对全站人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在内强素质上做文章,激励全站人员爱岗敬业,在岗位上比才能、比贡献,自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加大圩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了市场环境;修整和辅设下水道,新增路灯 76 盏套,修补路灯 70 余盏,增设垃圾房;实现镇域道路硬质化新增绿化面积,村镇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篇六】2022 年派出所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欠缺对学习认...

篇四: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公安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班子自查剖析报告和整改措施

 公安局队伍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队伍问题整改方案

 公安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班子自查剖析报告和整改措施

 通过前阶段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动员、集中学习,通过征求基层民警、群众和民主生活会同志们给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班子从思想、作风、纪律、工作各个方面认真反思,深刻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局主要负责人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虽然,过去森林公安局各项工作做的也不错,但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特别是在农村警务室的工作上,认为辖区办公条件基础差,工作难度大,以致曾出现畏难情绪,没有针对实际情况,主动地去寻出路,想办法,解难题,因此,基层派出所建设方面还没有大的起色。

 2、思想作风方面。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平时是讲的多,但落实的少。有的民警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不能经常深入责任区,联系群众,还存在“冷、硬、横、推”的四难现象,窗口民警有时出现对待群众不耐烦,甚至出现不理睬的现象,对于不属于森林公安机关管辖的纠纷,有时接待民警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致使群众不理解,有意见。

 3、学风方面。政治理论学习的气氛不浓,有的民警学习意识淡薄,热一阵,冷一阵,平时学习***、***理论较少,学习主

 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开展理论研讨和专题调查研究做得不够,在业务理论学习上还不够严,对公安工作知识和现代高科技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

 4、干警作风方面。一是对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学习掌握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二是工作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公安基础工作缺乏,新办法不多,缺少特色。三是领导与民警之间谈心较少,不能及时了解民警的思想动态,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是从优待警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因客观因素的制约,民警在工作中多做,少做一个样,民警的积极性难于激发。

 二、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有所淡薄,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思想,个别民警有特权思想,以管人者自居,接待群众时有意无意地出现了“四难”现象,工作中还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总认为森林公安是执法单位,主要精力应放在处理案件、纠纷和各项业务工作上,因而忽视了理论学习和专题调查研究。

 (三)是在执法方面,有的民警法律意识不强,怕麻烦,认为有些程序可有可无,过去不按这些程序照样办了案,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

 三、初步整改措施

 1、要以“纪律作风建设”为契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民主生活会和集体讨论决策制度。要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有针对性地在民警中进行专题辅导,以此来促进民警学习理论和调查研究,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交心通气,消除隔阂,增强领导与民警间的团结,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坚持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发挥集体的智慧,避免“一言堂”。

 2、强化宗旨教育,在干警队伍中树立牢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要结合爱民月和创人民满意活动,认真开展有“有困难,找民警”活动,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制度化,日常化。继续抓好户政窗口建设,逐步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改善户政人员的工作态度,杜绝“冷、硬、横、推”的四难现象,既做到热情文明、快捷高效,又要坚持原则,严格户政政策。认真做好群众的接待工作,做到耐心细致,认真处理群众的报警求助,要树立群众的报警求助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标准,对不属于我们管辖范围的事情,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转送工作。提高民警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3、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抓好如实立案,要落实接警、受理案件、立案、侦查和案卷归档的责任制,做到接警有登记,严格按照管辖范围和标准受理案件和立案,加大案件的侦查力度,对已查处和未破案卷及时交内勤整理装卷归档备查。第二在派出

 所规范化建设上从客观实际出发,既要有开拓进取精神,又不搞花架子。

 4、加强民警队伍的法制教育,抓好经常性的业务学习培训,采取请老师来进行讲课辅导和开展专题业务讨论等方法来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办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条文准确,量裁处罚恰当,杜绝重实体轻程序和办人情案、关系案的现象。在民警中开展文明执法活动,提高执法水平。

 5、抓好民警队伍管理。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和健全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坚决实行,奖罚分明,尤其要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改进考核方法,使之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把派出所建成团结务实、政治可靠、业务过硬、人民满意,能够确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

 公安局队伍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队伍问题整改方案

 根据《**县公安局队伍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民警、工勤、协警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令警令更加畅通,执法为民的自觉性明显提高,队伍和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使民警队伍纪律作风和整体形象明显改善,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和谐,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二是使民警、工勤、协警的执法执勤行为更加规范。三是进一步完善一批加强队伍管理的制度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队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坚决防止队伍内部“大恶丑”严重问题的发生。

 二、查摆方式 (一)个人谈主动查。全体民警要对照***副市长 11 月 22日市局队伍管理”反思会“上强调的”七个方面”突出问题,结合自己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从思想意识、精神状态、纪律作风、服务态度、内部管理和执法执纪等方面认真查找和解决日常工作及八小时以外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尤其要坚决杜绝存在特权思想、工作意识淡薄、纪律作风“稀拉松”、对待群众“冷硬

 横”、执法不严、违反党纪警规等问题的发生。

 (二)同志提互相查。在个人谈主动查的基础上,各所队室适时召开座谈会,以整顿队伍纪律作风、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为出发点,开展讨论。坚持与人为善、实事求是的态度,民警之间敞开思想,亮丑揭短,批评指正,进行真心帮助。

 (三)领导点帮助查。针对一些民警在思想认识上的深层次问题,单位领导要主动加强与该同志的思想交流,充分交换意见,摸清其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民警个人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踏实工作。

 三、整改措施 (一)建立查摆整改台账。

 1、针对思想作风不过硬问题,县局拟加强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再学习再教育,以增强领导干部和民警的群众观念、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责任心和事业心; 2、针对执法不规范问题,县局拟继续以“四项建设”为契机,结合“1461”工作,扎实苦练民警基本功,提高民警综合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3、针对工作作风飘浮不扎实、学习风气不正、内务管理不规范、遵守纪律不严、服务群众的意识薄弱等问题,县局拟加强纪律作风教育及内务管理,强化民警的养成教育,树立良好警容

 风气; 4、针对纪律作风不强,尤其是公车管理不规范问题,县局拟采取三项措施,加强警用车辆管理,全力确保车改工作的贯彻落实和车改后工作正常开展。

 首先,合理资源配置。按照中央、省、市、县公务用车改革的要求,县局在按时完成执法执勤车辆上交工作后,本着“保障基层、倾斜一线”的原则,根据各所队的警力、接处警量、巡逻布控范围等情况,对全局保留车辆进行重新分配,局机关除保留必要的应急通信用车和工作用车外,其余车辆全部下放基层,保障日常工作及出警办案所需; 其次,重申纪律条令。一要在全局范围内下发通知重申警用车辆使用管理规定,明确告知警务用车只限于出警办案使用。驾驶警车要严格公务用车管理的相关规定,严禁公车私用,严禁将警车借给非警务人员驾驶、使用,严禁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携带“三证”,确保“规范出车”;二要局属各所队所有车辆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用车实行派车制,严禁将车辆分配个人保管。各所队要建立派车台账,用车时,由用车人填写用车部门、人员、时间、事由、目的地、预计公里数,经单位领导审批派车。派出车辆应在规定时间返回,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或目的地有改变的,应及时报单位分管领导备案; 第三,严格责任责任追究。县局警务保障室、警务督察大队会同交警大队开展路检路查,加大对警车违法违规问题的现场查

 处力度,通过县局装载于公务车辆上的 GPS、道路监控系统,定期梳理排查警车违法违纪问题。严格落实警车违规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现的公安机关警车违法违规问题,在依法依规处理的同时,做好取证工作,严厉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严防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全力确保车改工作的贯彻落实和车改后工作正常开展; 5、针对纪律作风不强,尤其是公务用枪管理不规范问题,县局拟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公务用枪管理。首先,县局“枪管委”、政工室要适时组织县局“小教员”对全局民警特别是对各所队室枪械管理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熟练掌握枪械管理和枪柜使用技能,为在工作中有效提高配枪民警枪械使用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县局“枪管委”、政工室要适时组织全局民警学习《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以及《贵阳市公安局民警用枪规范简明手册》,增强管枪配枪民警“红线”意识。第三,县局“枪管委”成员单位要不定时严格督促落实管枪、配枪领导、民警职责,从源头上遏制公务用枪案事件的发生; 6、县局对在查摆剖析阶段排查出的问题,要求民警逐一对照解决。

 7、县局对排查出的问题由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督导检查,全面落实整改责任制。

 8、各所队室要在认真查摆的基础上,建立查摆整改台账。

 要继续以“钉钉子”的精神开展“整改清帐行动”,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要明确职责、督促履责,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职责、责有限定之期。(完成时限 20**年 1 月 18 日前)

 (二)撰写查摆整改措施。在查摆整改结束时,每位民警、工勤和协警人员都要认真撰写高质量的查摆整改措施,查摆整改措施要符合实际,查摆的问题要客观具体,原因分析要透彻,整改措施要得力,整改目标要明确,努力方向要清晰。(完成时限20**年 1 月 22 日前)

 (三)召开民主生活会。在查摆整改的基础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领导带头,针对队伍纪律作风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亮丑,严于解剖,主动查找自身和班子存在的问题。(完成时限 20**年 1 月 31 日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所队室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集中整顿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下大决心抓好这次集中整顿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教育整顿扎实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妥善处理工作和教育整顿的矛盾,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真正做到结合工作抓整顿,开展整顿促工作,以教育整顿推进公安各

 项业务工作的开展,用业务工作的成绩和队伍的变化来检验整顿的实效。

 (二)确保民主生活会质量。找准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改进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入手,开好民主生活会。各所队室民主生活会具体时间确定后,提前报县局集中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将派人参加。

 (三)强化督导检查。县局纪检监察和警务督察部门每周要对各所队室整顿情况进行抽查。各所队室的查摆整改报告、查摆整改台账、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以及全体民警、工勤、协警查摆整改报告完成情况将列为重点督察内容。同时,定期编发简报对整顿效果进行通报,对部署不到位、查摆不全面、措施不得力、整改不落实、流于形式走过场,成效不明显的予以严肃追责。

 以下内容供参考:

  县森林公安队伍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自查报告

 按照***发《关于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县森林公安局纪律作风整顿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民警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人民警察内务条例》、 《国家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五条禁令”等有关文件精神,学习了任长霞、盖起章等先进典型的事迹。通过学习教育和深入思考,全局民警对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对照工作实际,自查如下:

 一、扎实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 自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活动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纪律作风整治。一是组织机关干部通过填写个人问题自查自纠表,深刻剖析自身在责任意识、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找出问题产生根源,并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二是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通过发放意见建议征求表,在群众中征集对我局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推进业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设立了征求意见箱,并公布了电子邮箱。这些意见和建议为各站所改进工作作风,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

 三是召开座谈会,组织干部群...

篇五: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街道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如何提高街道社会治理水平?本文结合XX市XX区XX街街道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提高街道社会治理水平的有益探索 (一)

 以街道、社区(村)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近年来,XX街街道及辖区9个社区(村)按照“四个统一”标准,将警务室、智慧社区、网格工作室整合,建设 4 个标准化综治中心。综治中心以党建为引领,采取“1+2+N”模式(1:党组织书记;2:街道或社区(村)分

 管领导、社区民警;N:综治专干、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劳动监察队员、综合执法队员、物业保安、志愿者等)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发动辖区 300 余位老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组成“满城卫士”志愿队,构建人防加技防的专业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街道综治中心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统筹协调全面工作;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具体负责综治中心的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辖区派出所、司法所主要负责人兼任综治中心副主任,参加综治中心工作。社区(村)综治中心由社区(村)党支部书记任主任, 统筹协调全面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负责落实具体工作;驻社区(村)民警兼任副主任,负责社会治安工作。将综治、信访、维稳、司法、社区民警、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禁毒专干、劳动监察网格员、公益岗位人员、城管环卫、物业保安等人员,分别纳入社区综治中心,在横向联动上按照综治中心人员统一调度使用,不改变体制、人员隶属关系。通过综治中心建设,重构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搭建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框架。

 。

 (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社会治理网络平台。2017年 10 月,XX 区启动建设“智慧 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是集电子政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于一体,各部门共建、

 共治、共享的智能化社会管理体系。依托“智慧 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和 XX 市综治信息中心平台,在街道和社区综治中心铺设政法综治网专线,将公安专网、综治信息网和矛盾排查系统(“两网合并”)接入“智慧 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网格员手持移动终端社会治理 APP,发现问题及时拍照上传,打通了“智慧 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与综治、公安等部门间信息数据流。同时,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对接数字城管、“12345”热线、智慧社区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终端,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治理网格,打破了部门间信息壁垒,初步形成了信息、问题统一收集管理,及时分解研判处置,结果适时反馈,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社会治理闭环管理模式。

 (三)创新运行机制建设,建设平安街道。通过建立预警研判、受理分流、工作联动等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联动联防联治的功能,有效降低各类案件发案率。对各类突发事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非法传销等重要线索、群体性异常活动、重点人员活动等紧急信息,社区(村)综治中心在分析研判的同时逐级上报,街道综治中心建立矛盾信访问题研判沟通机制,切实将问题稳控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按照“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思路,组织网格员对辖区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排查,通过移动终端 APP 上报至

 (四)街道综治中心。街道综治中心按照属地、权责,对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进行分流、处置,需要 XX 区各职能部门化解的,上报 XX 区综治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建立“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联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发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重点人口联合管理”的六联工作机制。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辖区各类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XX年行政、刑事、求助纠纷类案件分别比 XX 年下降了 X%、XX%、X%。有力推动平安社区、平安街道建设,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二、街道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市域层面缺乏社会治理总体规划和设计。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市域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需要市级党委政府牵头安排部署,才能将各种资源和力量下沉到街道、社区,实现社会治理的多方联动,各部门共治、共建的格局。目前,XX 市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一)社会治理网络平台整合不到位。目前,一部门一平台、一部门一网络,社会治理资源数据不能共享,浪费严重,多平台终端操作,社区网格员手持几部手机,频繁录入、重复操作、上传数据,导致负担加重,效率不高。

 (二)基层社会治理权责不对称。有执法权的部门下沉基层难,基层街道、社区发现问题不能依法处置。条块分割、权责不对称成为社会治理的难点和痛点。

 (三)基层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目前,XX 市行业自律组织、社会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参与度低。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承接政府行政职能太多,耗费了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管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提升街道社会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从市域层面规划部署社会治理。将社会治理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政策文件,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整体化、专业化水平。

 (二)整合社会治理网络平台,提高共建共 治共享水平。加快建设市级社会治理“一网通”网络平台,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整合各类网络平台,推动大数据深度融合应用,实现全市社会治理方面的信息发现上传、分解处置、结果反馈、数据分析、成果应用都能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处理,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基层管理部门和执

 法队伍的联合勤务,提高城市管理综合处置能力,让城市社会管理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三)建立责权相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深化机构改革,借鉴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创新经验,推动城市治理重心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赋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职能部门、派驻机构的绩效考核权、人事任免建议权、城市规划参与权等权利,加快构建责权统一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街道工作的党建引领。深入探索区域化党建,使党的领导成为街道社会治理的核心引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格局。推进街道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管执法、绿化市容等力量下沉至街道,建立问题处置快速响应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公共事务管理流转再造,构建集日常巡查、问题发现、有权处置、结果反馈于一体的闭环系统,有效化解基层社会治理顽瘴痼疾。

 (四)培育壮 大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基层社会组织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社团代表成员可以成为政府和居民沟通的桥梁,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提供平台;自治组织、专业协会、社会矛盾调解组织参与社区平安建设,积极调解纠纷,可以及时高效解决社会分歧、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

 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研究制定发展壮大各类社会组织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购买岗位服务等措施,建立区、街道两级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鼓励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引导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发挥行业自律、秩序自建、问题自处等功能。剥离社区(村)等自治组织的行政职能,将为民服务与居民自治有效分离,不断提高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上。

篇六: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 社区民警 在社区 警务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姓名:

 董世军

 学号:

 2012211016

 系别:

 治安系

 专业:

  治安管理

  年级:

  2012 级

  指导老师: 郝树源

  2015 年 5 月 5 日 摘要

 随着社区警务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在社区警务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效的减少了犯罪的发生,但由于我国正式开展社区警务战略较晚,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在思想认识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等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影响着与谐社会的实现。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改善,如: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加强对于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培训;完善社区民警的监督激励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社区警务;社区民警;问题;对策

 目录 摘要、、、、、、、、、、、、、、、、、、、、、、、、、、、、、、、、、、、、、、、、、、、、、、、、、、、、、、2 一、引言、、、、、、、、、、、、、、、、、、、、、、、、、、、、、、、、、、、、、、、、、、、、、、、、、、5 二、社区民警在构建与谐社区中的作用、、、、、、、、、、、、、、、、、、、、、、、、5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 (一)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的问题、、、、、、、、、、、、7

 1、上级干预过多,社区民警没有一定的自主权、、、、、、、、、、、、、、、、、、7 2、对于社区民警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7 3、社区警务室的人员配备不恰当、、、、、、、、、、、、、、、、、、、、、、、、、、、、、、7 (二)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思想认识层面上的问题、、、、、、、、8 1、将社区警务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警务工作、、、、、、、、、、、、、、、、、、、、、、8 2、部分社区民警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没出路、、、、、、、、、、、、、、、、、、、、、、8 3、部分社区民警认为服务群众为非警务工作、、、、、、、、、、、、、、、、、、、、9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9 1、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警务室的基础配置不规范、、、、、、、、、、、、、、9 2、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的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10 3、部分社区民警从事警务工作的装备、资金不到位、、、、、、、、、、、、、10 四、改善社区民警警务工作的对策、、、、、、、、、、、、、、、、、、、、、、、、、、、11 (一)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11 (二)加强对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培训、、、、、、、、、、、、、、、、、、、、、、、12

 (三)完善社区民警监督激励机制、、、、、、、、、、、、、、、、、、、、、、、、、、、13 (四)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14 致谢、、、、、、、、、、、、、、、、、、、、、、、、、、、、、、、、、、、、、、、、、、、、、、、、、、、、、15 一、 引言

 社区警务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新型警务模式与警务战略,社区警务被大多数的国家与地区所接受。社区警务思想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之后,逐步与我国传统的基层治安基础工作、群防群治等警务传统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运作模式。然而由于社区警务在我国正式开展较晚,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在社区警务方面的建设参差不齐,故而存在部分社区民警对于社区警务的认识不清,工作方法不当,能力无法胜任社区警务工作的现象,这极不利于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

 二、 社区民警在构建与谐社区中的作用

  社区就是社会的构成单位,社区警务就就是以社区即社会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社区警务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警察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减少犯罪;依靠社会的公众力量遏制犯罪;以防为主,先发制敌;以小治安累积大治安。为达到这个目标便要求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引导社会治安整体、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1] 。

 社区民警就是指在社区警务战略中,具体承担社区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以及社区服务等职责的民警。社区民警既不就是原户籍外勤民

 警的变称,也不就是治安警与户籍警的简单叠加,而就是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新形势下,以社区安全为主、以为民服务为先、以维护治安为己任的一种全新的警种的称谓。社区民警与其她的警种一样,都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强制力置,但从其具体的业务工作内容与范围来瞧,社区民警又就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警种 [2] 。

 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涉及治安、刑侦、内保、消防、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要求社区民警通晓各个方面的公安业务,应付工作中遇到对的各类问题,故而社区民警在构建与谐社区中起着以下作用:一就是急社区居民之所急,帮社区居民之所困。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服务社区居民既就是社区民警的职责,也就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一种策略。这不仅可以使社区治安环境更加稳定而且社区民警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为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打好基础,更能够使不了解警察工作的群众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理解警察的工作,并主动的配合警察的工作;二就是化解社区的纠纷矛盾。邻里纠纷就是社区中的常事,但处理不好往往引发不必要的治安甚至刑事案件。故而,社区民警需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演好纠纷矛盾化解者这一角色,成功地处理邻里纠纷矛盾;三就是维持社区的交通与消防安全。交通事故对于居民区内的威胁或许不就是很大,但就是也不能掉以轻心。社区民警作为社区的负责民警,需要定期的与交警到社区里面做好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社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的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四就是加强宣传,维护社区治安环境。通过对入室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等可防性案件的宣传,传授社区居民相

 应的防范手段与措施。通过对群众进行安全管理上的宣传,讲授禁毒、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群众的自防、协防意识与能力。通过对群众进行法律常识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与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等。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的问题

 1、上级干预过多,社区民警没有一定的自主权

 发达国家的社区警务管理方式就是上级对社区民警工作一般不进行干涉,社区民警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决策。上级更像一个研究员,通过数字分析、实地调查、听取反映等方式,监测社区民警的工作,对忽略的地方做出建议,对超常的做法要求做出解释,对不恰当的做法帮助改正,这就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而当前我国的社区民警,在工作上很少有主动权,工作中往往听命于上级。且上级机关下达的指令过多过频,这对于应当具有很强主动性特点的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就是极为不利的 [3] 。

 2、对于社区民警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

 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内容繁杂,过程冗长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因此完成同类工作,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工作对象,采取的工作模式与付出的精力就是不同的。同时,社区警务工作繁忙琐碎而成果往往不能及时体现或直接体现,因此,客观上造成了社区警务工作难以精确考核,致使目前各地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侧重各不相同。有的则将一些打击数、破案率等硬性指标作为考核主要内容。

 3、社区警务室的人员配备不恰当 由于社区警务室工作在短时间内出不了成绩,因此各地在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配备上不愿多配精配。部分派出所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把一些缺乏组织协调能力的新入民警或者将退休的老民警调到社区警务室,这些人员或者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或者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但就是社区警务室工作复杂、冗长,对社区民警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其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求其拥有耐心、毅力,能够沉下心认真工作。故而当前部分派出所在社区警务室人员方面的安排无法有效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

 (二)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思想认识层面上的问题

 1、将社区警务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警务工作

 社区警务工作要求公安机关在派出所与刑侦工作改革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以打为主”调整为“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却将社区警务工作简单的理解为“社区+警务”。只就是在地理位置上将警务室建到社区而已,而在工作内容上没有发生过多的改变 [4] 。仅仅只就是方便群众办理一些基础性的警务工作,距离社区警务工作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这主要就是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在我国正式开展较晚,我们对于社区警务的研究,讨论宣传还不够,大家对于社区警务的概念及其工作要求还较为陌生。

 2、部分社区民警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没出路

 当前派出所中有一些社区民警不愿意到社区警务室做警务工作,尤其就是年轻的社区民警更为突出。她们总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成天要

 做的工作就就是一些婆婆妈妈的繁琐小事,工作中不易“出亮点”,立功受奖、提拔晋级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主要就是由于 在传统警务工作中立功授奖、晋升职务方面大多倾向于从事打击破案工作的民警,而社区民警的工作主要就是犯罪预防,很少有机会打击犯罪,破获案件,故而社区民警普遍存在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出息的想法,认为自己不管将社区警务工作做得如何好也难有晋升的可能,消极对待社区警务工作,缺乏热情与积极性。

 3、部分社区民警认为服务群众为非警务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社区民警往往会因为群众的某些求助与治安工作没有直接关系而不受理或推脱,甚至会因为这类求助为非警务工作而心有抵触。然而社区警务“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服务群众的重要性,服务群众不仅体现在治安工作上,其中为群众提供帮助解决群众在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同样就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

 社区民警不仅就是社区治安的管理者,也就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服务群众就是社区民警不可推卸的责任。服务群众就是社区民警与群众沟通的最好途径,不仅可以使群众逐渐了解警察,理解警察,更可进一步使群众信任警察,支持警察,配合民警的工作。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

 1、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警务室的基础配置不规范

 社区警务室就是实施社区警务的基础与平台,更就是衡量社区警务工作开展情况的一面镜子。社区警务室基础设施配置的基本要求应该就是:外观庄重醒目,内部基础办公用品及设施配置齐全。既方便警

 民联系沟通,又能满足维护社区治安秩序、提供各种服务与帮助的需求。当前,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忽视,许多地方的社区警务室存在着流于形式,甚至“空壳运行”的问题。表现在外观缺乏醒目庄重感,仅仅挂一块牌子了事;内部设施或残缺不全,或繁杂奢华;致使社区警务室文化氛围营养欠缺,群众进入了社区警务室没有贴心感,难以相信这种警务室内的民警。

 2、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的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在现实生活中社区民警与辖区居民交流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门敲不开,人见不到,话谈不上,更难以与社区居民交心。同样的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等方式开始从现实世界转向虚拟世界,网络空间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也逐渐增加,这要求社区警务工作也应相应地辐射与延伸到互联网世界,能够在网络空间实现与人交流为人服务保障安全。

 然而目前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的社区,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缺少相应的设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传播、整合、应用、反馈,对信息的准确程度、快捷程度、获取便捷程度、获取面的大小程度等无法满足当下警务工作的要求。

 3、部分社区民警从事警务工作的装备、资金不到位

 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的装备不求样样俱全,但基本的装备应当完备,例如接处警通讯工具、必要的警务交通工具服务救助群众的必需用品等等。然而现实工作中社区民警没有配备一定的交通工具,甚

 至有些民警出警时的装备不齐或者有所损坏。比如警用催泪喷雾剂较多出现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内装液体过期的现象。

 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的资金不到位问题则主要表现为针对社区警务室建设的财政拨款与资金补贴存在缺口,有时不能按时拨付,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须的花销开支不足。

 四、改善社区民警警务工作的对策

 (一)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

 社区民警就是开展警务工作的主体,社区民警素质的高低的直接影响着警务工作的进行,影响着社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态度。这就要求社区民警要有过硬的本领,要求对于社区警务的警力配置上不能应付了事。

 选派的社区民警应具有以下素质: 政治上,一就是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二就是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修养,对邓小平理论与“三...

篇七: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xx 市治安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 的 调研 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治安管理工作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 年工作要点工作计划,x 月份,我们内务司法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治安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组织召开了司法局、调解中心等多部门参与的座谈会,专门听取了公安局的工作汇报,并分别赴 xx 镇、xx 镇听取相关情况,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了“扫黄禁赌”“雷霆一号”“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公共安全、扰乱市场秩序等各项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清朗了发展环境。截止

 目前,共查获各类治安案件 x 起,调解重大矛盾纠纷 x 起,有效防止了民转刑案件发生。处理群体上访事件 x 起,打击非法上访人员 x 名,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城乡居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市民的安全感持续上升。

 (一)坚持严打开路,有效震慑犯罪。

 一是严查涉赌涉。

 娼,整肃社会风气。对容易滋生娼赌违法犯罪的洗浴、美容、宾馆、出租房屋等开展明查暗访,重拳整治“xx 浴室”“xx 洗浴会所”“xx 养生会所”等场所,破获了“秦利菊等人涉嫌容留卖淫案”等系列案件。重点瞄准农村地区有组织赌博犯罪活动,实施集中围剿打击整治,在惠萍镇一民宅捣毁一聚众赌博团伙,现场抓获涉赌人员 x 名,收缴赌资 20 万元。

 二是强势推进犯罪打击,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建立刑侦大数据合成作战中心,推进小型作战单元建设与刑事技术转型升级,先后侦破了蔡海燕故意杀人案、葛坤坤故意杀人案、夏美兰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实现了命案全破。

 三是打击黑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公安局坚持打早打小打苗头,对痞霸分子露头就打,先后抓获涉嫌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敲诈勒索、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等恶势力人员和痞霸分子 x 人,有效防止了黑恶势力的形成。

 (二)开展隐患排查,强化安全防范。

 一是强化重点人员稳控。以建国 70 周年安保维稳为契机,全面推行信息化

 条件下的重点人员管控新模式。在强化日常监测的基础上,重点部署敏感时间节点人员管控工作,今年以来,刑事拘留重点人员 x 人,行政拘留 x 人次。

 二是落实危险物品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全市共检查剧毒、易制爆单位 x 家次,发现并当场整改安全隐患 x 处,限期整改 x 处。开展烟花爆竹燃放管理,今年以来共查处危险物品行政案件共 x 起,行政拘留 x 人,组织销毁公安和安监部门收缴的各类烟花爆竹 x 件。加强枪弹使用管理,对全市 x 家公务用枪单位组织开展了安全检查,妥善处置废旧炮弹危险品 x 件。

 三是加强行业场所监管。大力整治问题行业场所,拆除娱乐按摩服务场所违规设置的硬件设施 x 处,处罚旅馆违法经营 x 家。加强阵地管控,全面实行机动车修理业、汽车租赁和印刷业、旧货交易业信息化管理,推进安装治安信息系统 x 家,全市x 家旅馆安装人证识别系统。加强实地检查,全市 x 家开锁业,因违规经营被行政处罚 x 家,刻章企业 x 家,因违规被处罚 x 家,执行公章备案 x 个。

 (三)强化社会管理,提高防控水平。

 一是全力做好反恐处突工作。组织实施针对邪教组织以及非法宗教、有害功法、政治谣言的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做好情报收集、重点人员稳控、社会层面防控、网上舆情检测和应急处突等工作,严防发生暴恐活动、规模性非法聚集活动和危害政治安全的

 重大案件。

 二是打造新时代社区治理新模式。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目标,下移治理重心,整合治理资源,把社区警务工作全面融入“全要素”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打造“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模式,构建融合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目前,全市共设置专兼职警务网格员 x 名,全部由社区民警和辅警担任,全市社区警务融合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基本框架搭建完成。

 三是加强科技强警工作。将“数据赋能”攻坚行动和升级版技防城工程建设有机整合,稳步推进视频监控升级、“视频云”、“神经元”、移动警务四大项目,自主研发查询精灵、移动人证核验、网上介绍信开具等系统,全市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截止目前,全市主流数据累计导入“警务数据池”3 亿余条,日新增数据 10 万余条。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治安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的治安管理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一些突出问题的整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安管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群体性事件持续增多。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数量明显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之势,非正常死亡、医疗纠纷等引发的群闹事件呈

 多发态势,因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隐患也在增多,今年我市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达 x 起。

 二是信访问题比较突出。今年 1-7 月,共发生越级赴京上访 x 批 x 人次,去省上访 x 批 x 人次,到市集访 x批 x 人次,企业退休职工、退役军人、拆迁户等特殊群体集体上访依然不断,信访老户缠访、闹访现象比较突出。

 三是侵财案件和人身伤害事件时有发生。金融类、电信网络诈骗等一般性侵财案件持续发生,占发案总数近 80%,这类案件总案值大、涉及人员多,但侦破率低,给群众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另外,我市近年来个人养犬人数急剧增多,违规溜犬、犬扰民、犬伤人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市民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公共秩序。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今年发生犬伤人事件达 x 起。对于流浪犬的管理,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和队伍,将流浪犬抓获后,也没有合适的收容场所和饲养费用。

 (二)治安管理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到位。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社区民警未能全面系统地对流动人口进行比对登记,一些社区民警将掌控、管理暂住人口简单地理解为登记和发证,将管理目的简单化、表面化,掌握的流动人口信息质量不高。据统计,在侵财型刑事犯罪案件中,外来人口犯罪占了案件总数的 51%以上。另一方面,出租屋管理不规范。在工业园区周边,很

 多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为了节省费用,群租于违建的低矮棚舍,杂物堵塞通道影响逃生、隔断墙为廉价易燃物、电线私拉乱接、使用超负大功率电器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二 是重。

 点行业场所“藏污纳垢”现象屡禁不止。为了牟取暴利,赌博、卖淫嫖娼等行为在一些服务场所仍然存在。一些网吧、酒吧、发廊等场所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屡屡发生,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存在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的问题。

 三是技防技侦手段需提档升级。在技防监控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已建成的治安卡口、视频监控点覆盖率不高,设备质量差,网络动态管控手段缺失,不能满足全市技防监控。在技术侦查方面,随着通讯、交通的发展,公民出境比较方便,公民出境赌博、网络赌博日益增多,且赌博组织者反侦察意识越来越强。对涉网赌博等新型犯罪技术侦查措施落后,导致一些案件无法及时侦破。

 (三)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部门配。

 合不紧密。一些复杂矛盾纠纷,如房屋拆迁纠纷、征地纠纷、劳资纠纷等,涉及面广,需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协同调处。但由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衔接和责任履行机制不健全,公调对接机制不完善,相关部门存在推诿、拖延等现象。

 二是基层调解力量薄弱。村居一级调委会存在空位,中小企业、新建居民小区调解组织建设存在空白现象。

 专职调解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队伍年龄整体偏大。基层单位条件差,办公经费不足,制约了调解功能的充分发挥。三是调解员能力不足。基层村居一级调解员在处理矛盾纠纷上还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有些村干部不愿、不敢、不能调处矛盾纠纷,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四)治安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一 是治安管理力量不足。随着社会矛盾的大量出现,需要足够的警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目前,我市接处警量持续高位,警力处于疲劳作战状态,民警身心透支严重。二 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随着新型犯罪的频繁出现,特别是在打击和防范非法吸储案件、网络犯罪案件上,还处在“工作经验少、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亟需引进专业干警,充实警力。

 三是执法办事不够规范。少数民警依法执法意识不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处理复杂敏感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办案节奏、办案效率、办案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

 三、建议意见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社会公共安全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的预防、控制、发现和打击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

 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消除不稳定因素。

 一要持续打击违法犯罪。深化“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宣传发动、线索核查、案件侦办、督导检查和综合治理工作,做好中央扫黑除恶督导迎查工作和反馈问题整改,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对“非访”等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突破追刑瓶颈,进行重点打击。强力查禁“黄赌毒”,对长期以来聚众赌博和游戏机赌博等情况,加强检查打击力度,不定期组织突击检查,彻底杜绝部分浴室、美容院、泡脚房等休闲行业涉黄违法现象。

 二要规范管理流动人口。出台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转变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变突击性、不规范管理为经常性、制度化管理,变孤立的治安行政管理为综合性多方协调治理,克服管理真空,提高管理效率。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系统,方便民警进行检查、登记、发现重要线索和防控重点人员。加大对出租房屋和中小旅馆的管理力度,规范房屋出租,出租户必须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制度,确保正规出租。对工业园区周边的违规群租房进行专项整治,着力消除治安、消防、环境、卫生等隐患,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三要重拳整治重点场所。要摸排建档,对辖区内重点行业场所进行全面摸排,对各类特种行业逐家逐户进行登记,建立健

 全档案资料,采集完善基础信息。要清查整改到位,采取日常定期检查、集中清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不断强化行业场所的检查力度。要加强部门联动,公安部门要主动协调工商、消防、环保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实行情况通报、联合查处等工作措施,加强日常检查监管力度。

 四要组织推进犬类管理。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管理条例,规范我市居民养狗行为;组织各街道(镇)对辖区内饲养的犬只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动员引导养犬户对饲养家犬进行免疫接种,办理养犬登记,实行挂牌拴养;组织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查处饲养未经免疫犬只、违规携犬出户特别是烈性犬和攻击性犬出户等行为;对无主犬进行集中管理,避免无主犬、流浪犬伤人事件发生。

 (二)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创造优良社会环境。

 一要加快科技强警步伐。以“雪亮工程”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端前沿科技在日常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投入,全面改进科技装备,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全面启动智慧型网格警务的试点工作,推进网格警务和网格社区融合,使社区警务更趋精准化和集约化。加强数据型人才的培养,推进数据工具和警务实战衔接,发挥数据应有的导向作用,为有效精准打击违法犯罪提供支撑。二要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全力推动派出所社区警务

 工作改革,以“做强派出所、做实警务室”为重点,切实规范和落实社区民警“两个就地、三个必到”工作制度。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改善基层警务装备,提高基层社会治安管理能力。

 三要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三台合一”警务指挥平台作用,加强社会治安信息网络化建设,及时掌握和了解社会治案信息。对一些治安复杂地区、行业和某一方面犯罪突出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以增强治安防范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坚持抓早防小,把治安问题处置在初始阶段,把突发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问题扩大、蔓延和质变。

 (三)理顺纠纷调解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健全公调对接机制。建立工作制度,当事人寻求公安机关帮助解决治安纠纷时,凡属可调解范围内的,接警人员应主动建议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交有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定期召开人民调解和公安行政调解联席会议,强化信息沟通,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调解、复议、仲裁、裁决等纠纷解决方式的联动衔接,推进分类排查梳理、分流调处化解、分级递进解决。

 二是巩固基层调解组织。巩固市镇村三级调解中心实体化领导体系,标准化推进村、社区和居民小组调解组织建设,建设农村中心户调解室、社区小区综合调解室,确保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就快前端化解。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出台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组织参与纠

 纷化解。

 三是开展全员专项培训。每年分系统、分层次对基层干部、三级调解员进行法治知识、群众工作方法、专业技能等综合培训,广泛开展“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治课”活动,防止“和稀泥”和简单的“花钱买平安”。

 (四)配优配强一线警力,打造过硬公安队伍。

 一是充实一线警力。通过减少非警务活动、调整非警务岗位、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等,缓解基层警力不足问题。加强对社会治安辅助力量使用、管理的研究,推进有效管理、高效使用。二是提高干警业务素质。加强示范引领,选树先进典型,推广工作经验;采取集中培训、随岗轮训...


推荐访问: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 警务室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4篇

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4篇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 “网格化”基层治理经验做法汇报今年来,我市划小基层治理单元,通过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在基层...

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汇报10篇

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汇报10篇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汇报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

驻村工作队员调研报告6篇

驻村工作队员调研报告6篇驻村工作队员调研报告 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会交流发言 2021年6月9日,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被选派到潜山市官庄镇官庄村担任...

巡察组阶段性工作汇报5篇

巡察组阶段性工作汇报5篇巡察组阶段性工作汇报 xx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关于巡察整改阶段性进展情况报告根据区委统一部署,2021年x月xx日至x月xx日,区委第...

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工作汇报9篇

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工作汇报9篇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工作汇报 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小娟(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宁谷幼儿园 贵州 安顺 56...

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篇

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篇警务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4随着高校驻校民警工作机制的实施,驻校民警在开展校园内安保、消防管理;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协助指导...

审计业务质量汇报10篇

审计业务质量汇报10篇审计业务质量汇报 审计局年度审计项目质量自查情况报告根据《江苏省审计厅关于转发审计署**年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

招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6篇

招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6篇招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招商会工作总结关于招商会的总结2016年10月26日,海之源有限公司青稞酒全国招商会圆满结束。此次招商会各地所来...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10篇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10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 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社区工作汇报提纲一、基本情况二、主要做法(一)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活力1...

司法行政工作的顽瘴痼疾9篇

司法行政工作的顽瘴痼疾9篇司法行政工作的顽瘴痼疾 XX县司法行政系统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