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识教育对环境科学类专业的重要意义
摘要通识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环境科学类专业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On Significanc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I Jiao
(Environmental School,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
AbstractGeneral education is a new research topic for teaching reform, A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of offering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t environmental science.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significance
1 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称“普通教育”、“ 一般教育”,其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在我国,最早提出通识教育的是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他在《大学一解》一文中写道:“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偏重专科之弊,既在所必革,而并重之说又窒碍难行,则通重于专之原则尚矣。”①通识教育不仅是一种大学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方式、学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
对通识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②第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来看,它是一种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面对所有大学生,其实质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第二,从通识教育目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强调教育要是关注人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第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来看,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而全面。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不仅要求学生应具有创新性专业工作能力,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等方面均应协调而全面地发展。
1995年我国国家教委第一次召开“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会”, 通识教育理念逐渐为教育界所接受和重视。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会规定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通识类选修课方能毕业,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理工科类院校,以及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四川大学、辽宁大学等综合性大学都先后开展了通识教育。
2 环境科学简介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它几乎与自然、社会的一切学科有联系。如果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看作是人类最早已确立的三大科学领域,则环境科学便是在这三大领域的交接带上(如图1所示),即通过三个圆的切点所作的圆。而其相互交错的扇形,则分别形成社会环境学与环境社会学,工程环境学和环境工程学,此外还包括自然环境学与环境自然学等三大类六个方面。③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其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从广义上说,它是对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是研究人类周围空气、大气、土地、水、能源、矿物资源、生物和辐射等等所有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这种关系的科学。
综上,环境科学是一门包罗万象,涉及面极为广泛的科学,因此,通识教育在环境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3 通识教育对环境科学类专业的重要意义
3.1 通识教育为环境科学专业性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怎么去自主学习,怎么进行独立思考。通识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学术的熏陶,养成科学和文明精神,从而具备理性的力量,从而使学生能够最终摆脱监护而获取独立、自由的精神走向社会。④通过通识教学的学习,学生拓展了知识视野,认识了不同学科的理念和价值,提升了对人类共同关心问题的触觉,从而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和融汇发展的可能。这样的学习思维和方法对于像环境科学这样的综合性学科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环境科学亦文亦理,知识包罗万象,以广泛的通识课程为基础是学好环境科学的必要保证。
3.2 通识教育为环境类学生专业性学习提供了选择依据
由于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综合性,许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科学部门都已积极参加环境科学的研究,形成了许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分支学科。其中属于自然科方面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医学;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有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管理学等;属于工程科学方面的有环境工程学等。而且,其中许多学科又进一步发展了一些二级分支学科。通过同时课程的学习,可以让环境类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更多的了解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具体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选择更加具体的科研方向,这对于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和攀登更高的科研领域提供了更多有利的选择依据。
3.3 通识教育使环境科学的学习得到升华
罗索夫斯基就曾指出通识教育所蕴涵的广、狭两层内涵。他说:“通识教育是描述某些大学学院教育的一种方式。这个术语也可在狭义上表示除主修课或专修课以外的要求,目的在于确保知识的广度和平衡,使个人获得全面发展。”顾名思义来考察通识教育,它的首义是“通”,也就是要求学能通达不同领域之识。⑤这一点对于环境科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经很多环境类专业的毕业学生反映,在毕业后参加科研工作过程中,他们大多数人总会遇到很多与专业关系不大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恰恰制约了他们对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通过通识教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是对本身专业知识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与升华。
4 结束语
综上,我国环境科学类专业开展通识教育改革适逢其时,意义非凡。我们深知通识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若想达到一定的“深度”则必须要有一定的“广度”,要想企及一定的“高度”,则必须首先达到一定的“宽度”,通识教育工作的目标正是为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奠定学生坚实的学养基础。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因此,通识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未来长远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施通识教育对环境类学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辽宁大学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教学改革项目,辽宁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项目建设计划
注释
①杜清泉.从通识教育谈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2-64.
②沈緐.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初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0-61.
③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④吕淑华,师韵茗.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意义和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3.
⑤刘天娥.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意义与出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99-102.
上一篇:反哺工程铺筑潮阳教育常阳道
下一篇:大学的教育目标